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641)
报纸(47)
新闻(33)
图书(23)
会议论文(23)
学位论文(1)
按栏目分组
山水风物 (294)
(198)
(100)
(82)
人物名家 (71)
(23)
按年份分组
2016(430)
2014(43)
2013(50)
2012(40)
2011(31)
2010(31)
2009(10)
2004(4)
2001(5)
1998(4)
按来源分组
-1(391)
滁州日报(11)
现代农业科技(5)
课程教育研究(4)
读写算(教研版)(2)
安徽农业(1)
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1)
人力资源报(1)
“亚细亚杯”流通现代化研讨会(1)
教学仪器与实验(1)
创新管理促廉政
作者:暂无 来源:滁州日报 年份:2010 期刊类型 :报纸
描述:“阳光村务工程”建设开展以来,明光市积极推进各项工作的落实,截至8月底,该市139个行政村全部选举产生了监督委员会,全部实现了村级事务流程化管理,全部完成了农村集体“三资”清理。据统计,1至8月份,该市反映村级信访件比去年同期下降23.7%,农村党员干部违法违纪案件比去年同期下降26.4%。为确保“
朱元璋的管理怪招
作者:暂无 来源:人力资源报 年份:2014 期刊类型 :报纸
描述:多年以后,当上皇帝的朱元璋回忆起江湖上那些事儿,认为自己赢在“仁义”。说当时群雄并起,张士诚有钱,陈友谅有兵,他朱元璋什么都没有,有的是信义,不好杀人,与兄弟同心共济。可是朱元璋是典型的“一阔就变脸”,他打江山时,重情重义,一旦坐江山,就翻脸不认人,什么礼贤下士,不好杀人,江湖义气,统统见鬼去。他把
朱元璋办教育
作者:许斌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年份:2012 期刊类型 :报纸
描述:明朝的第一位皇帝是朱元璋,他办了许多学校,不仅有中央级别的国子监以及地方的府州县学,甚至还诏令设立社学,也就是乡村小学。朱元璋热衷办学校,却不能说他是由于热衷开民智而办教育,正相反,他是一个摧残教育的人。以国子监为例。国子监演变自西周的太学,正式设立于西晋,一般作为朝廷的最高学府存在。在朱元璋看来,
朱元璋抓教育
作者:暂无 来源:北京青年报 年份:2007 期刊类型 :报纸
描述:世说新语朱元璋在创立明王朝的过程中认识到,元朝之所以灭亡,除了统治者本身的素质以外,整个社会失于教化也是一个原因。因此,一登上皇位,他就采取了一系列强制措施,兴建学校,选拔学官,并坚持把“教育工作”作为衡量地方官政绩的重要指标。洪武九年(1376年)六月,山东日照县知县马亮任职考满,入京觐见皇帝,州
从朱元璋烧船看管理
作者:暂无 来源:企业家日报 年份:2016 期刊类型 :报纸
描述:佚名朱元璋初定天下时,需要多造些船只用来运送粮食。有一件事情,让朱元璋十分头疼,那就是造船需要很多钉子,但负责造船的工匠,往往会利用造船的时机,虚报所用钉子的数量。一次,朱元璋又下令让工匠们造船,这些人在造好船之后,照例又像往常那样上报。这次,朱元璋却没同意补偿钉子,而是率领文武百官来到河边,让工匠
规范化管理铸就品牌效应
作者:暂无 来源:检察日报 年份:2013 期刊类型 :报纸
描述:我院深入推进检察业务、队伍管理、检务保障的精细规范,突出创新、强调特色,全力打造精致独特的“明检”品牌。一是从严治检,以制度建设提升工作执行力。围绕管理科学化建立、修改、完善、创新制度110余项
明光市城乡低保实施动态管理
作者:包守平 李庆金  来源:中国社会报 年份:2010 期刊类型 :报纸
描述:明光市城乡低保实施动态管理
甜叶菊田间管理技术
作者:暂无 来源:黑龙江农村报 年份:2012 期刊类型 :报纸
描述:中耕除草甜叶菊是浅根作物,中耕深度以不伤根为原则。中耕次数一般为2~4次。第一次中耕是在定植成活后10天左右进行,以后每隔15天进行一次,最后一次中耕,应在地封垄前进行。结合中耕进行培土,防止植株倒伏。一般在移栽半月后,杂草会大量生长,移栽后用苗后除草剂精稳杀得或高效盖草能等药剂防治。封行后苗高50
甜叶菊大田田间管理
作者:暂无 来源:新农民周刊 年份:2010 期刊类型 :报纸
描述:○赣县吉埠农业技术推广站蔡红峰甜叶菊是一种属于菊科类草本植物,是纯天然含高糖甙的制糖原料。在我区栽培一般亩产干叶200公斤至250公斤,高的可达300公斤以上,每亩纯收入达2000元以上,再者以其为原料生产出来的精品甜菊糖甙,用途广泛,用于饮料、食品、医药和日用化工等用糠行业,是纯天然,高甜度,低热
朱元璋的廉政警示教育很特别
作者:暂无 来源:三亚日报 年份:2015 期刊类型 :报纸
描述:文/赵柒斤朱元璋创建大明王朝之初,主要面临三大问题:一是大动荡之后的社会安定和发展,二是整顿吏治以消除腐败、使大明帝国能走上一条长治久安的良好轨道,三是铲除有可能在短期内威胁皇权的所有隐患。但他留给后人印象最深的乃是“铁腕治贪”和“铲除威胁”。历经元代统治、很了解正是由于元代晚期吏治极端腐败才给了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