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58)
报纸(24)
图书(8)
新闻(5)
会议论文(1)
按栏目分组
人物名家 (54)
(22)
(11)
(7)
(2)
按年份分组
2016(44)
2014(4)
2012(5)
2011(8)
2009(6)
2008(6)
2007(5)
2004(1)
2003(1)
1982(1)
按来源分组
雪莲(1)
杂文选刊(1)
东方经济(1)
大地周刊(1)
新华文摘(1)
文史博览(1)
龙门阵(1)
特别文摘(1)
中外文摘(1)
老年文摘报(1)
朱元璋删孟子
作者:石舒清  来源:今晚报 年份:2014 期刊类型 :报纸
描述:看到文史专家张宏杰先生一篇短文,题目是《朱元璋为什么要删〈孟子〉》。说是朱皇帝一天有闲,遂读《孟子》,读着读着,却将书掼到一边,说:“使此老在今日,宁得免焉?”翻译成白话就是:假如把这个老家伙搁在
朱元璋删《孟子
作者:暂无 来源:华兴时报 年份:2014 期刊类型 :报纸
描述:在朱元璋眼中,尊儒抑儒,皆是手中的棋。孟子心中仁义才是至尊。以古为鉴明太祖朱元璋称帝后,唯我独尊、乾纲独断的一面日益显露。被尊奉了上千年的孔子,他觉得扎眼,便于洪武二年(1369年)下诏:“孔庙春秋释奠,止行于曲阜,天下不必通祀。”——叫停各地祭祀孔子。此举顿时惹恼了天下士大夫,尚书钱唐、侍郎徐程等
朱元璋为何删《孟子
作者:暂无 来源:人力资源报 年份:2012 期刊类型 :报纸
描述:公元1389年(明洪武二十二年),朱元璋干了一件最有文化,也是最没文化的事情,就是删节《孟子》,胆敢跟亚圣叫板。此前20年,这位农民出身,造反起家,当过和尚,做过盗贼,对文明、文化、文人、文章,怀抵触情绪的皇帝,就曾经下令把孟子的牌位,从文庙里撤出来,取消其配享资格。满朝文武慌了手脚,大家都是孔孟之
朱元璋删《孟子
作者:暂无 来源:西部晨风 年份:2012 期刊类型 :报纸
描述:明洪武二十二年,朱元璋干了一件最有文化也最没文化的事情,就是删节《孟子》。此前20年,这位农民出身,对文明、文化、文人、文章怀抵触情绪的皇帝,就曾经下令把孟子的牌位从文庙里撤出来,取消其配享资格
朱元璋为何删《孟子
作者:暂无 来源:东营日报 年份:2011 期刊类型 :报纸
描述:公元1389年(明洪武二十二年),朱元璋干了一件最有文化,也是最没文化的事情,就是删节《孟子》,居然胆敢跟亚圣叫板。此前20年,这位农民出身,造反起家,当过和尚,做过盗贼,对文明、文化、文人、文章
朱元璋曾删节《孟子
作者:暂无 来源:劳动午报 年份:2011 期刊类型 :报纸
描述:看看朱元璋认为必须删掉《孟子》里的章句,如“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如“君之视臣如草芥,则臣视君如寇仇”;如“残贼之人谓之一夫,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这些话,就了解他为什么要跟孟夫子结下深仇大恨的原因了。因为孟子的民本思想,不太把皇帝当回事,而把老百姓高看一些。这还了得?居然胜过做皇帝的他,
朱元璋“删孟子”:
作者:暂无 来源:豫北新闻 年份:2011 期刊类型 :报纸
描述:明太祖朱元璋“删孟”,是中国文化史上一个意味深长的事件。作为亚圣,孟子的思想中也颇有一些原始民主主义的原素,他并非无原则地强调臣民对君王的服从,相反还认为,恶法非法,暴君非君,面对恶法和暴君,人民有反抗的权利。“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君有大过则谏,反覆之而不听,则易位”,“闻诛一夫纣矣,未闻
朱元璋删《孟子
作者:暂无 来源:深圳特区报 年份:2008 期刊类型 :报纸
描述:在中国历史上,有两位圣人。一位是至圣先师孔子,一位是亚圣孟子。历代的皇帝都需要借助于孔孟之道,来统治老百姓,所以对这两位圣人恭敬得不得了,供在文庙里,四时八节派代表奉祀。不定期地还要御驾出动到山东
朱元璋删《孟子
作者:李国文  来源:老年时报 年份:2008 期刊类型 :报纸
描述:在中国历史上,有两位圣人。一位是至圣先师孔子,一位是亚圣孟子。历代的皇帝都需要借助于孔孟之道,来统治老百姓,所以对这两位圣人恭敬得不得了,供在文庙里,四时八节派代表奉祀。不定期地还要御驾出动到山东
朱元璋审查《孟子
作者:暂无 来源:石狮日报 年份:2007 期刊类型 :报纸
描述:公元一千三百七十年,朱元璋已经当了三年皇帝,诸事尚还随意,只是觉得,他这个真龙天子“代天理物”,受到了某些干扰,冥冥中似乎有某种杂音在与皇上唱反调,令他不快。就在朱元璋百思不解时,有人给他打来报告:近查,一个叫孟轲的写过一本书,有明显地反皇上、反朝廷等大逆不道的言论。这孟轲根本没把皇上看在眼里,竟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