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略论朱元璋的民本思想
作者:陈怀仁  来源:第六届明史国际学术讨论会 年份:1995 期刊类型 :会议论文
描述:一洪武元年正月初四,应天城风和日丽。朱元璋头戴冠冕,身着龙袍,在文武百官、都民耆老三呼四拜的朝贺声中,坐上了龙椅。从此,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新的王朝——大明王朝诞生了。朱元璋在一阵胜利的欢乐和成功的欣喜之后,沸腾的心潮逐
略论朱元璋的民本思想
作者:陈怀仁  年份:1997 期刊类型 :会议论文
描述:在中国封建社会中,国家政权的主要收入来自农村。人们所需要的生活必需品如粮食、布帛、棉花等,以及政府所需要的人力,几乎全部依靠农民供给。农业生产得不到恢复和发展,这个政权是支持不下去的。因此,明初如何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是摆在刚刚即位的新皇帝朱元璋面前既紧迫又严峻的问题。
朱元璋的佛教政策
作者:陈高华  年份:1991 期刊类型 :会议论文
描述:朱元璋原来是个和尚,后来成为大明的开国皇帝。他在掌握政权以后,采取什么样的佛教政策,是一个很值得探讨的问题,近年以来,有一些论著,对此作过讨论。本文作者涉猎朱元璋的资料,也有一点看法,现在写出来
简论朱元璋的华夷思想与民族政策
作者:周喜峰  来源:朱元璋暨凤阳帝乡文化学术讨论会 年份:2009 期刊类型 :会议论文
描述:华夷思想是一种在中国古代具有深远影响的政治思想,其主要内容包括两个基本对立的方面:即夷夏对立、华夷天隔和夷夏一体或华夷一家。朱元璋作为中国古代最后一个汉族王朝的创立者,其华夷思想既是明初汉族士大夫华夷思想的结晶,也是对中国古代汉族传统华夷思想的继承和总结。因此,朱元璋的华夷思想既有汉族与周边少数民族相互有别的华夷之辨,也有经过长期民族交流和民族融和的华夷一家的思想。
试述朱元璋农业经济政策与管理
作者:白振亚 金邦清 王建中  来源:第八届明史国际学术讨论会 年份:1999 期刊类型 :会议论文
描述:朱元璋创建大明王朝后,在位31年。在这31年中,他通过一系列社会改良措施,实现了中国历史上少有的盛世“洪武之治”。“洪武之治”得以实现的重要基础,便是出身于贫苦农民家庭的朱元璋,在执政后重视农业生产,恢复和发展了的农业经济。本文试就朱元璋的农业经济政策与管理,作一概述。
朱元璋推行重典治吏政策的原因与条件
作者:罗冬阳 赵毅  来源:第六届明史国际学术讨论会 年份:1995 期刊类型 :会议论文
描述:一洪武时期,朱元璋吏治政策的显著特征就是重典。这是从两个意义上说的:一“是因为当时所颁行的用以约束官吏的法律,基本上都属于重刑政策”;二是律外用刑。重典治吏政策产生的背景,史家认为是惩元季吏治的纵弛。如《明史》卷一百四十《赞》云:“明太祖惩元季吏治纵弛,民生凋敝,重绳贪吏,置之严典。”
外交的理念与外交的现实:以朱元璋对“不征国”朝鲜的政策为中心
作者:伍跃  年份:2010 期刊类型 :会议论文
描述:首先请看两条史料。万历二年(宣祖七年,公元1574年)八月初九日,朝鲜国王为庆贺万历皇帝十二岁万寿圣节派遣的使团参列了万历皇帝的"视朝"。使团的质正官赵宪在当天的日记中写道:晓到长安门,入承天、端门等,……五拜三叩头于午门外御路。初,立于路下东边,钟鼓既振,乃立于路上行礼。午门左右,各有三大象列立也,仪卫甚严。一揖之后,从右掖门而入,则皇帝已坐于黄屋之中,千官列立庭下,东西相向,序班
朱元璋外交思想与明初外交政策
作者:朱亚非  来源:第六届明史国际学术讨论会 年份:1995 期刊类型 :会议论文
描述:一代名君朱元璋在起兵反元和建立明朝前后,在政治、经济、军事诸方面都表现出卓越才干,取得了非凡的建树,有许多宝贵的经验值得后人总结。本文就朱元璋的外交思想及其推行的外交政策做一简略论述。
抑商与通商:明太祖朱元璋的商业政策
作者:张明富  来源:第八届明史国际学术讨论会 年份:1999 期刊类型 :会议论文
描述:关于明太祖朱元璋的商业政策,在诸多教材、论著中皆有零星涉及。但,迄今,尚乏全面、系统的论述。且大都认为,朱元璋“重农抑商”或“重本抑末”。然而,阅读这一时期的史籍,觉得此论点大有值得商榷之处。“重农
试述朱元璋的民族政策及对民族地区的治理
作者:徐晓庄  来源:第六届明史国际学术讨论会 年份:1995 期刊类型 :会议论文
描述:明太祖朱元璋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政策是由其民族观决定的。在逐出蒙古和降服边远少数民族地区的过程中,朱元璋从中国传统民族思想的立场出发,逐步形成了自己的民族观:首先稳定“内华夏外夷狄”格局,通过“因俗而治”、“用夏变夷”,最终达到“华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