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2795)
报纸(2246)
图书(370)
会议论文(114)
学位论文(32)
图片(3)
按栏目分组
人物名家 (5529)
山水风物 (21)
(5)
(2)
画说明光 (1)
明光名人录 (1)
(1)
按年份分组
2015(395)
2014(374)
2013(475)
2011(434)
2010(538)
2009(362)
2007(282)
1987(34)
1985(39)
1981(35)
按来源分组
文史天地(17)
民间故事选刊(下)(8)
周口晚报(8)
现代领导(6)
小雪花·成长指南(3)
做人与处世(3)
山西老年(3)
财会月刊(上)(2)
对联.民间对联故事·上半月(1)
高中生:青春励志(1)
“妇联主任”朱元璋
作者:汤园林  来源:中外文摘 年份:2015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明朝  朱元璋  妇联  主任  将军 
描述:明朝开国初期,广东的两个将军曾经立下不少功劳,得到了丰厚的赏赐,他们的夫人也妻因夫贵,获得了淑人的封诰。可惜,两个夫人福薄命短,没过多久就意外去世了。夫人死了还有妾呀,将军就把妾扶了正,既然妾成了正式的夫人,那前夫人的封诰是不是也该转移到现任身上?将军就向皇帝奏请,希望重新封诰一下现夫人。
朱元璋给柿子封官
作者:崔岱远  来源:民间故事选刊(下) 年份:2015 期刊类型 :期刊
描述:照理说,加官晋爵是给予人的待遇,哪有给水果封个头衔的?可这奇葩的事儿历史上还真有。 明朝有本书叫《在田录》,里面记载着朱元璋没得势的时候路过一个遭兵火洗劫的小村子,两天没吃东西的他饿得两腿晃儿
朱元璋为何暴打
作者:习骅  来源:凤凰资讯报 年份:2015 期刊类型 :期刊
描述:《明史》里有个很有意思的“段子”,今天读来,还让人会心一笑。 1376年,“司法部副部长”朱元璋打了一份报告,长达17000字。朱元璋看得眼花,就让秘书王敏念给他听,都念到6300多字
朱元璋暴打的背后
作者:暂无 来源:老年文摘报 年份:2015 期刊类型 :期刊
描述:朱元璋暴打的背后
朱元璋治国理念综述
作者:王宇飞  来源: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年份:2015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雄才大略  农业  吏治  惩腐 
描述:开国皇帝的治国理念不但受到当时朝野上下的极大关注,而且是后世历史研究的重要课题。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平民皇帝,其特殊的历史背景和丰富的个人经历造就了其别具一格的执政风格。整顿吏治、严厉惩腐和重视农业三大方面的史实体现了朱元璋的政治、经济思想及其影响。
朱元璋烧船
作者:张军霞  来源:人生与伴侣 年份:2015 期刊类型 :期刊
描述:明太祖朱元璋初定天下时,需要多造些船只运送粮食。有一件事情,让朱元璋感觉十分头疼,那就是造船需要很多钉子,但负责造船的工匠,往往会利用造船的时机,虚报所用钉子的数量。因为船已经造好,钉子全部钉到木头
朱元璋怎样整顿文风
作者:暂无 来源:乡音 年份:2015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明太祖  洪武  《明史》  朱元璋  文化程度  文风  刑部 
描述:明太祖朱元璋虽出身寒微,文化程度不高,但整顿起文风痼疾来很有一套。据《明史》载,洪武九年,刑部主事朱元璋上了份奏章,洋洋洒洒一万七千多字。朱元璋一看就皱眉头,但仍让中书郎王敏念给他听,哪知念了六千多字还没切入正题。
朱元璋的惩贪秘籍
作者:冯喆  来源:北京档案 年份:2015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整顿吏治  明初  出身贫寒  明律集解附例  巡按御史  皮场庙  洪武朝  重典  曾经辉煌  明大诰 
描述: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生于元朝末年,其出身贫寒,幼年曾为地主放牛,饱受欺凌。17岁时,失去了父母和兄长,以乞讨为生。他对贫民百姓的疾苦感同身受,对贪官污吏恨之入骨。他深知,曾经辉煌一时的元朝之所以那么快
朱元璋“马政”执行的扭曲
作者:本刊辑部  来源:凤凰资讯报 年份:2015 期刊类型 :期刊
描述:从前看《西游记》,玉皇大帝让孙悟空做一个喂马的弼马温,很替猴子生气。人家那么大能耐,让人家去当饲养员,搁谁心里能舒服?但如果你了解历史就会发现,弼马温虽然地位不高,但养马却是一等一的大事。《西游记》成书的明朝时代,甚至全民总动员,一些地区家家户户都要为政府养马,一时间万人瞩目,议论纷纷。养马是主流话语的一部分,关注养马,就是向主流话语靠拢。
朱元璋寻访常遇春
作者:暂无 来源:民间传奇故事 年份:2015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常遇春  这一天  有道  三人  一将难求  江桥  刘伯温  苍岩  胡大海  双目失明 
描述:有道是:"三军易得,一将难求。"元朝末年,连年灾荒,各地烽烟四起,天下已经大乱。朱元璋带了军师刘伯温和武将胡大海四处奔走,暗暗寻访大将,准备伺机起事。这一天,他们三人来到浙江嵊县境内——元朝末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