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80)
按栏目分组
人物名家 (61)
山水风物 (19)
按年份分组
2016(8)
2015(19)
2014(8)
2013(11)
2012(17)
2011(11)
2010(4)
2006(1)
1997(1)
按来源分组
民间故事选刊(秘闻)(2)
意林(2)
科技与生活(1)
钓鱼(1)
安徽农村金融(1)
科学养生(1)
试题与研究(新课程论坛)(1)
橡胶科技(1)
中国防伪报道(1)
方圆(1)
朱元璋推广户口本
作者:本刊辑部  来源:百家讲坛 年份:2014 期刊类型 :期刊
描述:贫民出身的皇帝朱元璋一上台,就想要了解一下天下还剩多少人口归他管,于是酝酿起大规模的人口普查。兵荒马乱中,老百姓为了逃避战乱,早就流离失所了,怎么统计人口啊?可这却难不倒朱元璋,他想了个“原报抄籍”的办法——利用元朝留下的旧有户口版籍,让陆续归顺于他的地区的所有漏户、脱户之人,均各赴所在官司自首,按元朝旧有版籍册籍抄报。
“对穿肠”朱元璋
作者:本刊辑部  来源:开心学堂(三年级语文) 年份:2014 期刊类型 :期刊
描述: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酷爱对联,故有“对联天子”的名号。 元末,天下大乱,民不聊生。朱元璋当时想带兵起义推翻元政府。在一个大雪纷飞的途中,他遇到了好友葛恩。聊天时,朱元璋说出了一个上联:“天寒地冻,水无两点不成冰。”葛恩沉思片刻,对出下联:“国乱民愁,王不出头谁作主”。 朱元璋听后,暗自高兴。
朱元璋月饼起义
作者:本刊辑部  来源:中华活页文选(初一版) 年份:2014 期刊类型 :期刊
描述:很多节日都有自己的节令美食,中秋节的节令美食自然非月饼莫属了。中秋吃月饼的习俗是怎么来的呢?传说和朱元璋有关系。 相传,元朝末年,中原的百姓实在无法忍受蒙古贵族的残暴统治,纷纷举起抗元大旗。当时,起义领袖朱元璋准备联合各路起义队伍,一齐发动起义。但是朝廷官兵搜查得非常严密,根本没法传递消息。这时,足智多谋的军师刘伯温想出一个妙计,他让属下把写着“八月十五夜起义”的纸条藏在圆饼里,然后派人送到各地的起义军手中。
朱元璋私访识贤才
作者:本刊辑部  来源:凤凰资讯报 年份:2014 期刊类型 :期刊
描述:相传,某天朱元璋微服出访,来到一家酒店,正碰上国子监的一位秀才。朱元璋发现秀才谈吐不俗,举止亦文雅,便问道:“先生家住何方?”秀才答曰:“四川重庆。”朱元璋有意试试他的文才,于是信口念出上联,要秀才应对。联云:“千里为重,重水重山重庆府。” 上联的第一个“重”字,是“千里”的合字;第二个和第三个“重”字,是说路途的遥远和艰难;最后一个“重”字,则排比出“重庆府”的地名。
朱元璋如何鼓励民告官?
作者:本刊辑部  来源:华夏关注 年份:2014 期刊类型 :期刊
描述:“上访”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民意表达方式。古史记载,尧舜时,朝前树立旌幡,民众对政务有所建言,都可来旌下陈述。各交通要道都竖立“谤木”,让大家在上面书写情况,反映对施政者的批评。到了西周,谤木古制依旧,又添了路鼓与肺石。有冤无门者击鼓申诉,可将冤情直达于上;另在朝门外挂一块形状如肺的石头,凡“穷民”“孤独老幼”等弱势者有申诉,可以到肺石下投诉。
朱元璋:一生困于“心牢”
作者:本刊辑部  来源:饮食与健康(下旬刊) 年份:2014 期刊类型 :期刊
描述:朱元璋是中国明朝的开国皇帝,又是少有的暴君。同是开国皇帝,朱元璋为什么不像刘邦、李世民、赵匡胤等人那样雍容大度、善待功勋呢?这体现出朱元璋独特的心理素质和人格特质。 在起义初期,朱元璋善于挖掘人才,聚集了宋濂、刘伯温、朱升等谋士,并在他们的协助下建立大明王朝。可天下方定,朱元璋就开始担心文臣会鄙薄自己贫贱的出身,武将会篡夺皇位,久而久之出现了典型的焦虑表现,如缺乏自信、极度敏感、易妄想等。
史上罕见:朱元璋如何重刑反腐
作者:本刊辑部  来源:知识文库 年份:2014 期刊类型 :期刊
描述:黄袍加身之后,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也没有忘记他的苦出身。十七岁时,还被人叫着朱重八的他便失去了父母和兄长,过着乞讨为生的叫花子生活。正是这样“接地气”的经历,使他对贫民百姓的疾苦感同身受,对贪官污吏恨之入骨。朱元璋深知,曾经叱咤天下的前朝大元,之所以那么快土崩瓦解,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官吏普遍贪污腐化。
朱元璋的“普法教育”为何惨淡收场
作者:本刊辑部  来源:凤凰资讯报 年份:2014 期刊类型 :期刊
描述:明太祖朱元璋登基后,没干别的,基本上把主要精力放在两件事上,一是大杀功臣,二是搞“普法教育”。前一件事他干得很成功,得心应手,小试牛刀,几年工夫就几乎把和他一起打天下的老哥儿们斩尽杀绝;后一件事,虽全力以赴,殚精竭虑,却没有心想事成,苦苦忙活了几十年,依旧是法纪混乱,社会不安,不法之徒四处横行,良善百姓苦不堪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