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81)
按栏目分组
人物名家 (61)
山水风物 (20)
按年份分组
2016(8)
2015(19)
2014(8)
2013(11)
2012(17)
2011(11)
2010(4)
2006(1)
1997(2)
按来源分组
民间故事选刊(秘闻)(2)
意林(2)
安徽农村金融(1)
科学养生(1)
试题与研究(新课程论坛)(1)
橡胶科技(1)
中国防伪报道(1)
方圆(1)
决策(1)
决策咨询(1)
朱元璋为反贪发明大写汉字数字
作者:本刊辑部  来源:四川党的建设(农村版) 年份:2012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政权建立  朱元璋  发明  反贪  地方财政  汉字数字  大写  布政使 
描述:朱元璋为了反腐极力主张“刑乱世,用重典”。大明政权建立之初规定:每年全国各布政使司、府、州、县,都要派计吏到户部呈报地方财政的收支账目及钱粮数。各级政府之间及与户部之间的数字,必须完全相符。稍有差错,即被退回重报。由于地方与京城相距遥远,为免去路途奔波之苦,各地便带上了盖有官印的空白账册,如被退回,则随时填写更正。 洪武十八年(1385),御史余敏等告发北京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的官吏李或、赵全德等人,伙同郭桓等人贪污舞弊,吞盗官粮,贪污盗窃的钱折成粮食达2400多万石。
沈万三炫富激起朱元璋的杀心
作者:本刊辑部  来源:中老年健康 年份:2012 期刊类型 :期刊
描述:万历年间刊行的《金瓶梅词话》第三十三回里,潘金莲顺口说了句当日流行的歇后语:“南京沈万三,北京枯柳树;人的名儿,树的影儿。”意思是,此事尽人皆知,想瞒也瞒不住。 万历距沈万三时代已两百多年,沈万三仍是名满天下,妇孺皆知,可见,沈万三确乎是一个具有轰动效应的人物。 沈万三,名富,字仲荣,历史上称他为沈万三秀,并以沈万三之名风行天下,原名反而很少有人提及。 为什么大家叫他这样一个古怪的名字呢?据董谷《碧里杂存》等资料解释,明朝初年称巨富为“万户”,姓后加“万”,是当时对富人表示敬意的一种习惯称法。
“三经”养生文化概说/白头翁与朱元璋
作者:本刊辑部  来源:养生保健指南 年份:2012 期刊类型 :期刊
描述:“三经”养生文化概说 文/连汝安 泱泱中华,历史悠久。养生之道,源远流长。 中华民族在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形成了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养生观和养生实践。其博大精深、丰富多彩的内容与独树一帜、功效奇特的形式,令人类生命受益无穷,让整个世界叹为观止。 中华养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在世界文明宝库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传承中华优秀文化,是每一位华夏子孙的使命。作为一个四世御医家族的传人,理应把祖先留给后人的养生文化这一宝贵的精神财富发扬光大,献给社会,为让更多的生命健康长寿,为让更多的人们从中受益而尽一份责
寿星菜泥/朱元璋的“四菜一汤”
作者:本刊辑部  来源:饮食与健康(下旬刊) 年份:2012 期刊类型 :期刊
描述:寿星菜泥 文/王志坚 于光远84岁开始用电脑写作,86岁建立自己的网站,90岁前出版了75部著作,与他的菜泥养生不无关系。 于光远进入老年后,观察到许多上了年纪的人牙齿都不怎么好,不少蔬菜很难嚼碎、嚼烂,只能放在嘴里嚼一阵子之后,把它作为渣吐出来。结果纤维没有下肚,没有起到人们希望它起的作用。 于光远非常喜欢吃茸泥类饭肴。想当初,他任中宣部科学处处长兼国家科委副主任时,“文革”中以中宣部“黑帮”的名义下放到干校。他是上海人,最喜欢吃大米饭。可是干校种的稻谷头一年绝收,大米完全靠买,每周仅吃到一两顿米饭,大
炉眼儿烧茄子/朱元璋与罂粟壳
作者:本刊辑部  来源:饮食与健康(下旬刊) 年份:2012 期刊类型 :期刊
描述:炉眼儿烧茄子 文/孟凡贵 由于现在有了温室大棚,一年四季都能吃到茄子。过去可不一样,那时只有入夏以后,茄子才能大批地下来。据说这茄子不是咱们中国原有的东西,是打国外传来的。传到中国的时候没人敢吃,一看这东西的色儿,紫的,还这么大个儿,这是什么呀?能吃吗?有毒没有?外国的使者把茄子进贡给皇上,皇上也不敢吃。底下有人出主意了:“咱中国有好东西啊,什么好东西?大蒜。大蒜是解毒的,用大蒜跟茄子一块儿做不就行了?”于是把茄子去了皮,切成滚刀块儿,过油炸,炸完了之后再勾芡,搁上蒜,这就成了红烧茄子。 茄子可做的菜很多
朱元璋的井与警/“笑死人”拾趣/清朝也有计划生育思想
作者:本刊辑部  来源:养生保健指南 年份:2012 期刊类型 :期刊
描述:朱元璋的井与警 文/周铁钧 明代初期,在许多郡、府的官衙院落中都有一口水井,井边立着一块石碑,上刻一个醒目的“警”字。 原来,明帝朱元璋第一次向各地派任官员时,将他们带到皇宫的一口水井旁,说:“做清官、靠俸禄过日子,就像守着一口井,井水虽不满,但可汲取养活一家老小。如果从外面取水灌入井里,满了就要加高井台,一旦台破水溢,就会殃及你的乌纱。”许多官员到任后,便在府衙院中掘一口井,立碑示警。 也有总嫌自家“井水”不满,利用职权谋取不义之财的贪官污吏,当他们的“井水”满溢之时,也是走向自我毁灭之日。如户部侍郎郭
汪道涵:江泽民的恩师
作者:本刊辑部  来源:今古传奇(人物版) 年份:2012 期刊类型 :期刊
描述:1949年,江泽民由地下工作者转入地上,不再需要隐藏他的共产党员身份。由于他保卫工厂的努力,江泽民被任命为工厂的党代表,负责抓生产。在被接管之后,工厂成为益民公司的一部分,并改名为“上海益民食品一厂”。 当时,整个公司都隶属于华东工业部。 1949年,汪道涵任华东工业部部长,已经是一位崭露头角的领导人物。 9月的一天,他到益民食品一厂视察。在视察中,他看到了一家陈旧但十分整洁的乳品厂,到处散发着新鲜冰激凌的香味。此外,更重要的是,他发现了一个很有潜力的年轻人。 “江泽民充满了活力,”回忆起他们初次见面的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