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129)
报纸(19)
会议论文(10)
学位论文(2)
图书(1)
按栏目分组
人物名家 (148)
山水风物 (8)
(3)
(2)
按年份分组
2014(10)
2013(19)
2012(8)
2011(11)
2010(12)
2004(3)
1994(3)
1988(4)
1982(6)
1981(2)
按来源分组
吉安晚报(1)
湖南工人报(1)
国学(1)
文史博览(1)
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1)
传奇故事:百家讲坛中旬(1)
各界(1)
传奇故事(上半月)(1)
同舟共进(1)
百家讲坛(1)
胡萝卜加大棒:朱元璋的知识分子政策
作者:张宏杰  来源:湖南工人报 年份:2012 期刊类型 :报纸
描述:北京故宫藏朱元璋像正如阿Q不敢与赵秀才说话一样,成为起义军头目以前,朱元璋没“资格”也没机会和读书人打交道。对那些满腹诗书的“老爷”,他满怀敬慕,却高攀不上。起义使一切颠倒了。自朱元璋领军以来,知识分子居然主动前来投奔他,他当然受宠若惊。他们随便给他出几个主意,就令他茅塞顿开,大有登高远望、穿越层云
朱元璋的“信访政策
作者:端木赐香  来源:政府法制 年份:2012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朱元璋  信访  政策  百姓 
描述:不得不承认,朱元璋对百姓还是挺慈爱的,特别是对农民。这不光体现在他的_些言论,更体现在他制定的“信访政策”,使百姓至少在理论上能将诉求和冤情“上答天听”。
朱元璋的信访政策
作者:端木赐香  来源:文苑(经典选读) 年份:2012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赋税  朱元璋  信访  施肥  蝗灾  国家富强  政策  百姓  四民  农民 
描述:朱元璋说:“四民之中,农民最劳最苦。春天鸡一叫就起床,赶牛下田耕种,插下秧子,得除草,得施肥,大太阳里晒得汗直流,劳碌得不成人样。好容易巴到收割了,完租纳税之外,剩不了多点儿。万一碰上水旱虫蝗灾荒,全家着急,毫无办法。可是国家的赋税全是农民出的,当差做工也是农民的事,要使国家富强,必得农民安居乐业才办得到。”他还夸俺们中原百姓老实:“中原之民,唯知应役赋税,无负官府。” 可能正是由于知道“农民最苦”且“无负官府”,所以朱元璋对于他的官员还是很有要求的。初即位时即告谕群臣:“从前我在民间时,见州县官吏多不恤
朱元璋的信访政策
作者:暂无 来源:新京报 年份:2012 期刊类型 :报纸
描述:■糊涂读史不得不承认,朱元璋对百姓还是挺慈爱的,特别是对农民。这不光体现在他的一些言论,更体现在他制定的“信访政策”,使百姓至少在理论上能将诉求和冤情“上答天听”。□端木赐香(历史学者)朱元璋说:“四民之中,农民最劳最苦。春天鸡一叫就起床,赶牛下田耕种,插下秧子,得除草,得施肥,大太阳里晒得汗直流,
朱元璋“特殊政策”毁家乡
作者:暂无 来源:老年生活报 年份:2012 期刊类型 :报纸
描述:明朝开国不久,朱元璋曾提出一个令大臣们十分震惊的计划:以老家凤阳为中都。后来因种种原因,这个想法未能实现。但朱元璋为凤阳提供了一系列“特殊政策”。第一条是大移民。为了迅速改变家乡面貌,朱元璋组织了好几次大规模的移民迁入凤阳,以几十万移民作为复兴经济的劳动力。第二项政策是减免赋役。朱元璋建国之初,宣布
朱元璋对凤阳“特殊政策
作者:张宏杰  来源:作家文摘报 年份:2012 期刊类型 :报纸
描述:朱元璋的故乡凤阳古称钟离,是淮河流域一个不起眼的小地方。但朱元璋的发迹使凤阳的地位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开国不久,朱元璋提出一个令大臣们十分震惊的计划:以老家凤阳为中都。理由是南京“去中原颇远,控制(北方)良难”,而“有天下者非都中原不能控制奸顽”。凤阳则离中原很近,而且“前江后淮,以险可恃,以水
朱元璋对凤陌日“特殊政策”的意外后果
作者:张宏杰  来源:书屋 年份:2012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特殊政策  史籍  朱元璋  凤阳  王朝更替  元代  淮河流域 
描述:朱元璋的故乡凤阳古称钟离,是淮河流域一个不起眼的小地方。元代虽然升为濠州,但所辖不过四县。在全国政治布局中默默无闻。除了当王朝更替或南北分裂,淮河两岸成为兵家必争之地时在史籍中偶尔露一下面外,很少有人提到它。但朱元璋的发迹使凤阳的地位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朱元璋对凤阳「特殊政策一的意外后果
作者:张宏杰  来源:书屋 年份:2012 期刊类型 :期刊
描述:朱元璋对凤阳「特殊政策一的意外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