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日照和生长调节剂对甜叶菊生长和开花的影响
作者:暂无 来源:国外农业科技资料 年份:1978 期刊类型 :期刊
描述:日照和生长调节剂对甜叶菊生长和开花的影响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甜叶菊增殖和生根的影响
作者:张子学 杨久峰 檀赞芳  来源:中国林副特产 年份:2008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植物生长调节剂  甜叶菊  组织培养  增殖  生根 
描述:以甜叶菊为材料,研究不同种类、不同浓度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对甜叶菊继代苗的增殖及生根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适宜的增殖培养基为MS+BA 0.4mg/L+NAA 0.1mg/L,最高增殖倍数达14.4倍;适宜的生根培养基为MS+IBA 0.25mg/L,生根率达85.7%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甜叶菊衰老及调控的研究
作者:李国清  来源:青岛农业大学 年份:2013 期刊类型 :学位论文
描述:植物生长调节剂对甜叶菊衰老及调控的研究
植物生长调节剂S-Y对甜叶菊产量与甜菊糖甙含量的影响
作者:于聪敏  来源:青岛农业大学 年份:2010 期刊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甜叶菊  产量  光合  Y  生理  甜菊糖甙含量  植物生长调节剂S 
描述:甜叶菊(Steviarebaudiana Bertoni )别名甜菊、糖草,原产地在南美亚热带地区。甜叶菊因其的根、茎、叶中含有高甜度(为蔗糖的200倍-350倍) 、低热量(仅为蔗糖的1/300)的甜菊糖甙,被誉为最有发展前途的新糖源。
植物生长调节剂S-Y对甜叶菊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作者:于聪敏 石岩  来源:2011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Biomedicine and Engineering 年份:2011 期刊类型 :会议论文 关键词: 甜叶菊  产量  农艺性状  植物生长调节 
描述:在甜叶菊移栽20天、30天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S-Y,研究植物生长调节剂S-Y在甜叶菊生长周期内对其农艺性状及其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植物生长调节剂S-Y不仅能够提高株高、叶面积、有效叶片数、叶片和茎的干物质重,而且能够有效地提高甜叶菊植株内甜菊糖甙的含量。
植物生长调节剂S-Y对甜叶菊植株衰老及产量的影响
作者:李国清 石岩  来源:2011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Biomedicine and Engineering 年份:2011 期刊类型 :会议论文 关键词: 植物生长调节剂  衰老  甜叶菊  产量 
描述:以青甜2号甜叶菊为试验品种,用不同浓度的植物生长调节剂S-Y对其进行处理,研究对甜叶菊的生长中的有关衰老的生理指标。结果表明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S-Y能够提高甜叶菊的抗衰老能力。其中,处理C
植物生长调节剂S-Y对甜叶菊植株衰老及产量的影响
作者:李国清 石岩  来源:2010 First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ellular,Molecular Biology, Biophysics and Bioengineering(CMBB 2010) 年份:2010 期刊类型 :会议论文 关键词: 植物生长调节剂  衰老  甜叶菊  产量 
描述:以青甜2号甜叶菊为试验品种,用不同浓度的植物生长调节剂S-Y对其进行处理,研究对甜叶菊的生长中的有关衰老的生理指标。结果表明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S-Y能够提高甜叶菊的抗衰老能力。其中,处理C200mg
植物生长调节剂S-Y对甜叶菊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作者:于聪敏 石岩  来源:2010 First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ellular,Molecular Biology, Biophysics and Bioengineering(CMBB 2010) 年份:2010 期刊类型 :会议论文 关键词: 甜叶菊  产量  农艺性状  植物生长调节 
描述:在甜叶菊移栽20天、30天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S-Y,研究植物生长调节剂S-Y在甜叶菊生长周期内对其农艺性状及其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植物生长调节剂S-Y不仅能够提高株高、叶面积、有效叶片数、叶片和茎的干物质重,而且能够有效地提高甜叶菊植株内甜菊糖甙的含量。
甜叶菊生长发育特性
作者:暂无 来源:新农民周刊 年份:2009 期刊类型 :报纸
描述:1.温度:甜叶菊原产于亚热带地区,喜高温。气温低于24℃,生长很慢。气温稳定在25℃以上时,生长迅速,平均2至3天长一对叶。秋季低于15℃时,甜叶菊停止生长。最适宜长叶温度为24℃至29℃,此期
马尾松种子生长与幼苗成长过程的养分动态研究
作者:任学栋  来源:农家科技(下旬刊) 年份:2014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异养  萌发  马尾松种子  自养:养分动态 
描述:本文对马尾松种子生长到幼苗成长的过程划分为5个检测点,记录其自身内含养分变化外,其营养方式由异养到光合自养的转换也可能影响了生长速率的变化。这也为后续植物生理生化的研究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