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朱元璋 与“洪武赶散”
作者:暂无 来源:京九晚报 年份:2014 期刊类型 :报纸
描述:许多土著的盐城人都一致声称自己的老祖宗是苏州阊门人,是被朱元璋赶到盐城来的。当初,朱元璋平定张士诚之后,朱元璋对张士诚建国的故地苏州地区采取了一系列的苛刻政策。为了巩固成果,朱元璋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将富民4300余户全部迁徙;对苏松嘉湖杭五府民田按官田纳税,比官田还要加倍,后下诏免天下租税,唯不及
俭朴皇帝朱元璋
作者:董成家  来源:文史月刊 年份:2014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明太祖  明初  朱元璋  古代  皇帝  青少年时代  俭朴 
描述:明太祖朱元璋(1328—1398年)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尚俭皇帝,在他的青少年时代,吃不饱、穿不暖,根本无奢华的条件。后来即使地位变了,他也仍然讲究俭朴,不事奢华,这一点,在中国古代众多皇帝中也是少有
检朴皇帝朱元璋
作者:董成家  来源:文史月刊 年份:2014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治官  明初  奉天殿  蔷薇露  四夷  宋思颜  古代帝王  陈友谅  欧阳伦  礼部尚书 
描述:明太祖朱元璋(1328—1398年)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尚俭皇帝,在他的青少年时代,吃不饱、穿不暖,根本无奢华的条件。后来即使地位变了,他也仍然讲究俭朴,不事奢华,这一点,在中国古代众多皇帝中也是少有的。正因为朱元璋倡导俭朴,从严治官,所以明初的吏治比较
传奇皇帝朱元璋的饮食之道
作者:朱西春  来源:投资有道 年份:2014 期刊类型 :期刊
描述:熟食甘似芋,生荐脆如梨。 老病消凝滞,奇功值品题。 —元·许有壬 从放牛娃到行脚僧,从马夫到将领,从布衣乞丐到开国皇帝,朱元璋的一生极具传奇色彩。 因为幼时体弱多病,朱元璋的父母经常去拜观音菩萨
洪武时期明蒙关系研究:以朱元璋对蒙政策为视角
作者:丁勇  来源:烟台大学 年份:2014 期刊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招抚  朱元璋  蒙古  封锁  贡赐 
描述:元明交替时期是自宋末蒙古南下以来中国传统民族关系重构的继续。明初,蒙古虽退出了中原,但其迁汗廷于漠北,仍以“大元”的名义保持其政权的延续,终洪武一朝,迭与明王朝相对抗;而明太祖为消除来自蒙古的巨大
朱元璋传 从乞丐到皇帝
作者:吴晗  来源: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年份:2014 期刊类型 :图书 关键词: 朱元璋  1398  传记  1328 
描述:朱元璋是我国历史上皇帝中比较卓越的人物。其功劳在于统一全国,结束战乱;鼓励生产,兴修水利;解放奴隶,消除腐败,为明朝前期的繁荣安定局面奠定了基础。本书写于1948年,全面介绍了明太祖朱元璋从乞丐到
明初朱元璋的尊孔崇儒及其政治原因——以曲阜現存洪武初年的碑文爲考察中心
作者:孔祥安  来源:孔子学刊 年份:2014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崇儒  尊孔  考察中心  孔希學  明初  孔子思想  儒家思想  政治原因  清代康熙  孔克堅 
描述:明太祖朱元璋(1328—1398)不僅開創了"洪武之治",而且開啓了"洪永熙宣盛世"。如清代康熙帝(1654—1722)曾評價洪武功業説:"治隆唐宋。"也有學者論明太祖功績説:"客觀地説,以歷史功績
朱元璋 最牛“草根”皇帝的16堂逆袭课
作者:欧阳彦之  来源:北京: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 年份:2014 期刊类型 :图书 关键词: 朱元璋  1398  人物研究  1328 
描述:朱元璋作为中国历史上家喻户晓的传奇人物,其奇特的个性、传奇的经历、铁腕的治国驭人之术,历来都是喜欢探古访幽和以史为鉴者借鉴、学习和研究的。那么,朱元璋是怎样努力活着,如何设置梦想,又如何去寻找出路,从一次又一次的试探、挫折中获取前进的勇气和动力,扼住命运的咽喉,直至最终成功登顶的呢?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肃贪
作者:邱远猷  来源:工会信息 年份:2014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明太祖  明朝  朱元璋  影响深远  贪官污吏  官吏  明王朝  惩治  贪赃枉法  大明律 
描述:"天下初定,百姓财力俱困,譬犹韧飞之鸟,不可拔其羽;新植之木,不可格其根,要在安养生息之。"这是1368年明王朝建立不久,明太祖朱元璋反复告诫官吏们的一段话。但有的官吏偏偏置若罔闻,"拔其羽"者有之,"格其根"者有之。对此,朱元璋认为非惩治不可。1369年,他对群臣宣布要严明法禁:"但遇官吏贪污,蠹害吾民者,罪之不恕!"于是,一场历史上仅见的声势浩大、影响深远的反对贪官污吏的斗争,逐渐展开。
朱元璋“发明”“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作者:暂无 来源:聊城晚报 年份:2014 期刊类型 :报纸
描述:在时下热播的很多历史题材影视作品中,不管哪朝哪代的,经常会出现太监宣读圣旨:“奉天承运,皇帝诏曰……”这句话听得人很不舒服,因为在明代以前,圣旨的“开场白”,根本没有这八个字。在中国古代,帝令也不全称为“圣旨”。据《中国圣旨大观》一书记载,春秋战国时期,帝王之令分别称作“命”“令”“政”,直到宋代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