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125)
报纸(19)
会议论文(10)
学位论文(3)
按栏目分组
人物名家 (147)
山水风物 (8)
(2)
按年份分组
2015(4)
2013(17)
2012(8)
2010(13)
2007(4)
2002(2)
1994(3)
1989(4)
1985(2)
1980(2)
按来源分组
文苑(经典选读)(1)
政府法制(1)
杂文月刊(选刊版)(1)
史学月刊(1)
中华遗产(1)
科学咨询(1)
书摘(1)
中国典籍与文化(1)
金秋(1)
菏泽学院学报(1)
朱元璋的待士与洪武年间的文人政策
作者:贾继用  来源:菏泽学院学报 年份:2010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文人政策  朱元璋  待士 
描述:从起事之初到明王朝建立之前,朱元璋为了争取士人的支持,更为了争夺天下,一意广揽豪杰,礼遇文士,所谓"明祖重儒"。明朝建国之后,朱元璋的待士态度悄然发生变化,改"重"为"驭",立"士不为君用"之法,所谓"明祖驭儒"。从"重"到"驭"表明了洪武年间一系列的文人政策已基本形成。
朱元璋与文人
作者:泉子  来源:金秋 年份:2007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是非  朱元璋  和尚  胡惟庸  师傅  皇帝  才女  出身  宋濂  性命 
描述:大明开国皇帝朱元璋身上有两项显著的特点。一是出身贫贱,未出道时,曾在庙里做过和尚,沿街乞过食。不过英雄不论出身,只要顶天立地,只要叱咤
婺州文人与朱元璋
作者:徐永明  来源:中国典籍与文化 年份:2002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朱元璋  明代  元代  婺州  文人 
描述:元末明初,由于特殊的际遇,以宋濂、王袆为代表的婺州文人,其命运紧紧地与朱元璋连在了一起。他们在明开国前后受到了朱元璋的重用,从而表明了明初以来文学走向的必然性。然而,他们的结局也相当悲惨,两百多年来
朱元璋与文人术士
作者:吴晗  来源:书摘 年份:1994 期刊类型 :期刊
描述:朱元璋与文人术士
朱元璋妄解诗歌冤杀文人
作者:暂无 来源:科学咨询 年份:2015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金鸡  朱元璋  诗歌 
描述:明朝洪武十四年辛酉岁是“鸡年”。大年初一,朱元璋到翰林院文华堂,与学士们—起饮酒庆贺,席间,他以“金鸡报晓”为题,作诗一首:“鸡叫一声撅一撅,鸡叫两声撅两撅。”大家见这两句都暗自好笑。
朱元璋对文人的仇视情结
作者:何满子  来源:中华遗产 年份:2007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明末清初  张献忠  情结  《明史》  朱元璋  读书人  知识分子  文人 
描述:明末张献忠杀知识分子的事,明末清初的笔记里曾大肆渲染,如用标杆量读书人,过高过矮都要杀掉之类,已近乎天方夜谭。《明史》本传有张献忠"诡开科取士,集于青阳宫,尽杀之,笔墨成丘冢"之说,也大抵是据传
朱元璋诏、谕、令、旨经文人润色析
作者:周桂林  来源:史学月刊 年份:1985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明太祖  朱元璋  内阁  赵翼  中书省  江阴  文字狱  军事  史书  廿二史札记 
描述:皇帝之言,称之为诏、谕,令、旨等。孙承泽《春明梦馀录》卷二十三《内阁》条云:“凡上所下,一曰诏,二曰诰,三曰制,四曰敕,五曰册文,六曰谕,七曰书,八曰符,九曰令,十曰檄。凡下所上,一曰题,二曰奏启,三曰表笺,四曰讲章,五曰书状,六曰文册,七曰揭帖,八曰会议,九曰露布,十曰译,皆审署而调剂焉。”(《天府广记》卷之十内阁所载与此同,《明史》·《志》第四十八职官一所载与此略同。)此乃并非囊括无遗,如“旨”、“曰”等。
朱元璋的“信访政策
作者:端木赐香  来源:杂文月刊(选刊版) 年份:2013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太阳  直流  朱元璋  信访  施肥  除草  政策  百姓  四民  农民 
描述:不得不承认,朱元璋有时对百姓还是慈爱的,特别是对农民。这不光体现在他的一些言论,更体现在他制定的"信访政策",使百姓至少在理论上能将诉求和冤情"上达天听"。朱元璋说:"四民之中,农民最劳最苦。春天鸡
朱元璋的“信访政策
作者:端木赐香  来源:政府法制 年份:2012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朱元璋  信访  政策  百姓 
描述:不得不承认,朱元璋对百姓还是挺慈爱的,特别是对农民。这不光体现在他的_些言论,更体现在他制定的“信访政策”,使百姓至少在理论上能将诉求和冤情“上答天听”。
朱元璋的信访政策
作者:端木赐香  来源:文苑(经典选读) 年份:2012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赋税  朱元璋  信访  施肥  蝗灾  国家富强  政策  百姓  四民  农民 
描述:朱元璋说:“四民之中,农民最劳最苦。春天鸡一叫就起床,赶牛下田耕种,插下秧子,得除草,得施肥,大太阳里晒得汗直流,劳碌得不成人样。好容易巴到收割了,完租纳税之外,剩不了多点儿。万一碰上水旱虫蝗灾荒,全家着急,毫无办法。可是国家的赋税全是农民出的,当差做工也是农民的事,要使国家富强,必得农民安居乐业才办得到。”他还夸俺们中原百姓老实:“中原之民,唯知应役赋税,无负官府。” 可能正是由于知道“农民最苦”且“无负官府”,所以朱元璋对于他的官员还是很有要求的。初即位时即告谕群臣:“从前我在民间时,见州县官吏多不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