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362)
报纸(9)
图书(9)
会议论文(8)
新闻(5)
学位论文(2)
按栏目分组
山水风物 (361)
(13)
(10)
(5)
人物名家 (3)
(2)
(1)
按年份分组
2016(58)
2015(21)
2011(28)
2009(37)
2008(32)
2005(16)
2003(4)
1992(3)
1984(4)
1982(6)
按来源分组
现代农业科技(32)
农技服务(18)
农村科技(9)
安徽林业科技(5)
小康生活(2)
江西农业(1)
中南公路工程(1)
国土绿化杂志(1)
湖南省涟源地区农校(1)
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
黄鳝池塘养殖技术
作者:郑付琴  来源:农技服务 年份:2011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特性  养殖  黄鳝 
描述:阐述了黄鳝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营养价值及其池塘养殖技术
萝卜丰产栽培技术
作者:詹绍跃  来源:农技服务 年份:2011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栽培  病虫害防治  萝卜 
描述:从选地、整地、作畦、施基肥、播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及采收等方面总结了萝卜的丰产栽培技术
番茄杂交制种技术
作者:曹怀明  来源:农技服务 年份:2011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番茄  杂交制种  管理  授粉 
描述:从制种地选择、定植、田间管理、人工授粉、病虫害防治、采种几个方面总结了番茄的杂交制种技术
甜叶菊栽培技术
作者:潘民强  来源:新疆农垦科技 年份:2011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甜叶菊  奇台  农场  人民生活水平  保健意识  需求量  农六师  移栽  采收  栽培技术措施 
描述:随着近几年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保健意识的增强,市场对甜叶菊的需求量不断增加。农六师奇台农场在师党委的领导下引进并种植甜叶菊,经过多年的试验与推广,形成了一套适合本地区的甜叶菊栽培技术措施。
甜叶菊栽培技术
作者:郑东敏  来源:河北农业 年份:2011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甜菊  冠毛  栽培技术  开花授粉  基部  压条繁殖  播种量  叶对生  筒状  总苞片 
描述:甜叶菊别名甜菊、糖草、甜草,为菊科草本植物,株高0.8-1.3米;根梢肥大,50一60条,长可达25厘米;茎直立,基部梢木质化,上部柔嫩,密生短茸毛;叶对生或茎上部互生,边缘有浅锯齿,两面着生短茸毛,叶脉为三出叶脉;花为头状花序,总苞筒状,总苞片5-6层,边等长,花托平坦,花冠基部浅紫红色或白色,上部白色;种子属瘦果,稍扁,褐色,具冠毛,种子没有休眠期。甜叶菊全株都有甜味,以叶片最甜。它有提高血糖、降低血压、促进新陈代谢的作用。
甜叶菊栽培技术
作者:郭桂玉  来源:现代化农业 年份:2011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甜菊  草本植物  甜叶菊  栽培技术  寒地  天然甜味剂  叶片  采收  土壤  多年生 
描述:甜叶菊是一种多年生菊科草本植物,别名甜菊、糖草、甜草。甜菊全株都有甜味,以叶片最甜。叶片中含有菊糖甙,其甜度为蔗糖的150300倍,是一种极好的天然甜味剂。近几年,由于农业产业结构
水稻直播栽培技术
作者:嵇凯  来源:农技服务 年份:2011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栽培技术  直播  水稻 
描述:从品种选择、稻田准备、稻作选择、播种、肥水管理、病虫草害防治和防倒伏等方面介绍了水稻直播栽培技术,以进一步促进水稻直播栽培技术的推广。
甜叶菊育苗技术
作者:张玉停 张保库 刘鹏 申仕铉  来源:现代化农业 年份:2011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幼苗  生长缓慢  甜叶菊  育苗技术  组织培养  高产优质  种子育苗  播种  繁殖系数  重要环节 
描述:育苗是甜叶菊生产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只有及时培育出壮苗,才能达到适时早栽、苗全、苗壮的要求,为甜菊高产优质打下良好的基础。甜叶菊育苗可以采用播种、扦插、压条、分株、组织培养等方法。种子育苗,繁殖系数高,种子也便于包装、贮藏和运输,所以在远距离引种和大面积生产
枣树栽培技术与管理方法
作者:孙永乐  来源:安徽农学通报(下半月刊) 年份:2011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枣树  管理方法  栽培技术 
描述:介绍了枣树的特征特性,并提出栽培技术,主要包括:育苗与栽植、肥水管理、修剪及病虫害防治等,以供农民参考和科学种植,从而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
复杂地质和地形环境下的基坑支护技术
作者:刁元熔  来源:科技创业家 年份:2011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地形环境  复杂地质  坑基施工  坑基支护技术 
描述:中国的地质结构复杂多样,由于挖范围内土层分布在复杂地质条件的差异较大,周围邻近结构,市政道路和山坡坡度等在不同的环境中.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基坑使用的七个代表联合支护断面,经济上采用合理的支撑结构:分析面临挖桩基施工泥浆流、桩之间的塌陷等问题,并制定出相应的解决方案:通过对基坑施工安全的监测,进行设计和建设的有效实施,以确保基坑安全和周围环境良好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