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89)
报纸(16)
学位论文(6)
会议论文(2)
图书(2)
按栏目分组
人物名家 (112)
山水风物 (3)
按年份分组
2017(1)
2016(5)
2015(11)
2014(9)
2012(5)
2011(13)
2009(13)
2000(5)
1999(4)
1989(7)
按来源分组
文史月刊(3)
深圳:海天出版社(2)
闽南风(1)
农家致富顾问(1)
传奇故事(百家讲坛下旬)(1)
人民之友(1)
知音励志(1)
养生保健指南(上)(1)
中国人大(1)
北京档案(1)
浅论明初朱元璋重典治吏及其影响
作者:李懋君  来源:沧桑 年份:2012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朱元璋  立法  重典治吏 
描述:朱元璋在明初实行的重典治吏有其深刻的历史背景,是各种因素综合决定的结果,对于澄清明初吏治和稳定明初社会秩序起到了很大作用,对后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朱元璋重典反贪成效甚微的原因剖析
作者:石胜尧  来源:法制与社会 年份:2008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监察  俸禄  司法  重典反贪  反贪立法 
描述:明初朱元璋以刑杀为威,重典反贪,相信重典可以达到以刑去刑的效果,但是,明代贪官污吏仍层出不穷,其成效甚微,令朱元璋失望。明初重典反贪成效甚微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本文以《明太祖实录》、《大诰续编
试析朱元璋重典治官吏与屠戮功臣
作者:侯馥中  来源:唐都学刊 年份:2007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杀戮  吏治  贪赃  违法  功臣宿将 
描述:中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发展到后期,经历了元末的动荡,由农民出身的朱元璋完成了大一统。作为一位封建政治家,他勤政爱民,不辞辛劳,为明王朝的稳定和长治久安耗费了毕生的心血。他重视法制,执行认真,冀图通过国家法律的框架严肃吏治和约束功臣。然而,事与愿违,官吏贪赃枉法,功臣更是骄纵不法,严重威胁着明王朝的统治。严峻的形势使朱元璋的“忧危”情绪日甚一日,更激起其猜忌多疑的心理。于是,在洪武中后期,朱元璋对官吏和功臣法外加刑,进行了大规模的诛戮,确实对吏治有所匡救。但是,他狂暴杀戮,也为明王朝带来了无可挽回的
论朱元璋“重典吏”及启示
作者:赵天宝  来源:兰州学刊 年份:2007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朱元璋  腐败  和谐社会  重典治贪吏 
描述:构建和谐社会必须重拳惩治腐败。明初朱元璋“重典吏”的做法仍然具有现实意义。针对当前中国实际,文章对如何重拳惩治腐败提出四项举措,其核心是让执政官员崇尚法治、加强自律。
论朱元璋“重典”的思想和实践
作者:魏燕芳  来源:太原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年份:2004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朱元障  六赃罪  重典惩贪  刑乱国用重典 
描述:早在西周,统治者就明确提出了"刑新国用轻典,刑平国用中典,刑乱国用重典"的三国三典政策。朱元璋在"新国"时期——建国之初就以"刑乱国用重典"作为法制指导思想。重典惩治贪官污吏是明朝贯彻"刑乱国用重典
明太祖朱元璋重典
作者:邱远猷  来源: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 年份:2000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明太祖  严刑峻  《明史》  污吏  朱元璋  《大明律》  惩治贪官  重典惩贪  《大诰》  《明史·刑法志》 
描述:明太祖朱元璋重典
明太祖朱元璋重典
作者:邱远猷  来源:淮北煤炭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0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明太祖  <<大明律>>  法制史  朱元璋  吏治 
描述:明太祖朱元璋重典
评朱元璋的重典治吏思想
作者:赫晓惠  来源:南都学坛 年份:1998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法制教育  中国法制史  朱元璋  《大明律》  治吏  重典  司法实践  官吏赃罪  《明史·刑法志》  专制主义统治 
描述:评朱元璋的重典治吏思想
论朱元璋的重典治吏与反腐倡廉
作者:朱玉婷  来源:山东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0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明朝  朱元璋  勤政廉洁  重典治吏 
描述:吏治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封建政权的兴衰,朱元璋从巩固封建统治出发,厘订制度,重绳吏,整顿吏治,试图通过建立、完善封建法律制度以达到以法治吏的目的,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制法规,从而促成了勤政廉洁、奉公守法的社会风尚,促进了明朝社会的稳定发展。
朱元璋的重典之治与预防犯罪之策
作者:江仁宝  来源:炎黄春秋 年份:2002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朱元璋  执政  朝廷  中国历史  暴政  封建法制  臣民  预防犯罪  刑制  治国 
描述:显著特点:第一,“以猛治国”,即“重典”治国。他认为,必须用“重典”,才能使“事权归于朝廷”,以维护极端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这是制定明律的指导思想。第二,重视犯罪的预防。朱元璋在“张刑制以齐之”的同时,始终贯串着“警省”臣民的预防犯罪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