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报纸(68)
期刊(62)
会议论文(4)
图片(1)
学位论文(1)
按栏目分组
山水风物 (85)
人物名家 (47)
(2)
明光记忆 (1)
(1)
按年份分组
2016(11)
2015(8)
2014(13)
2013(9)
2011(15)
2009(12)
2008(16)
2007(5)
2004(2)
2001(1)
按来源分组
滁州日报(16)
农技服务(2)
农村新报(1)
阜阳日报(1)
兴安日报(1)
新余日报(1)
基层农技推广(1)
蚌埠日报(1)
安徽日报(1)
决策咨询(1)
甜叶菊成为赣县农民脱贫“金叶子”
作者:暂无 来源:赣南日报 年份:2016 期刊类型 :报纸
描述:本报讯(彭文芳特约记者朱建华)在赣县的田间地头,有一种叫甜叶菊的草本植物,成为带动当地农民摆脱贫困的“金叶子”。8月11日,赣县五云镇蓬村蓬坑甜叶菊专业合作社里,贫困户钟乾明正忙着把自家的甜叶菊干叶装车售卖,今年种植的4亩甜叶菊可以为他带来8000多元的收入,脱贫大有希望。近年来,赣县通过发展区域特
凉州农民与家人正在收获甜叶菊(图)
作者:冯乐凯  来源:武威日报 年份:2012 期刊类型 :报纸
描述:9月17日,凉州区中坝镇高楼村甜叶菊种植示范点上,农民杨立中(前)与家人正在收获甜叶菊。近年来,该镇将甜叶菊作为调整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的高效经济作物积极推广,今年全镇种植甜叶菊面积达1075亩。本报记者陈鹏摄
东台12万亩甜叶菊农民尝甜头
作者:暂无 来源:新华日报 年份:2009 期刊类型 :报纸
描述:□特约撰稿人王有法甜叶菊是继蔗糖、甜菜之后的世界第三大新兴天然糖源,易栽培,见效快。种一亩甜叶菊,一般纯收入在2500元左右,比种花生等经济作物的收入高一倍,是富民强市的一大特色产业。放眼全球市场,甜叶菊可谓“时来运转”,发展前景无限。去年12月,位于赣县洋塘工业园的谱赛科公司生产的甜菊糖,取得了美
李庙村农民正在给甜叶菊松土
作者:暂无 来源:济宁日报 年份:2009 期刊类型 :报纸
描述:◆任城区南张镇依托当地农民群众多年来形成的种植传统和技术优势,以郑庄管区等10多个村为中心,大力发展甜叶菊种植产业,努力使“甜叶菊之乡”愈叫愈响,农民口袋越来越鼓。图为李庙村农民正在给甜叶菊松土。(记者刘建新摄)
赣县农民利用甜叶菊废渣种植竹荪
作者:暂无 来源:新农民周刊 年份:2009 期刊类型 :报纸
描述:赣县茅店镇有着丰富的甜叶菊废渣资源,当地农民除将其用来作果树的肥料外,还将其用来作为培植高档绿色食品“真菌皇后”竹荪的优质基料。图为近日茅店镇农民叶光清展示自己所培植的竹荪。叶光清介绍说,现在竹荪的市场行情非常看好,每亩竹荪的年纯收入在8000元左右。特约记者朱建华摄影报道
东台12万亩甜叶菊农民尝甜头
作者:鲍宇 杨毅 许春红 李玲  来源:新华日报 年份:2009 期刊类型 :报纸
描述:东台12万亩甜叶菊农民尝甜头
从税收政策看朱元璋对农民自由度的把握
作者:王孟秋 张楠 何丽丽  来源:传承(中旬刊) 年份:2011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民本    税收 
描述:农民是历史上的重中之重,民本思想也是历史留给后世的经验教训,但民本也是有度的.明初,由朱元璋实施的税收政策充分显示了他对民本思想的重视,但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政策也说明其对农民自由的给予并非无限的,而是有度的,正是把握好了自由度,才使得税收有其合理性与进步性.
洪武皇帝朱元璋与孤庄村三户农民(下)
作者:夏玉润  来源:紫禁城 年份:2011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皇陵  中国古代史  洪武年间  朱元璋  凤阳县  皇帝  新书  刘氏  于洪武  农民 
描述:六报答旧恩朱元璋称帝后,对刘、汪、赵三家及孤庄村20家亲邻们进行了报答。在《凤阳新书?刘继祖传》一文中,编纂者用眉批的方式,记录了六次报答,文称"六报",现记述如下:一报:前文已叙,刘英投奔朱元璋时,朱元璋"解佩剑
从税收政策看朱元璋对农民自由度的把握
作者:王孟秋 张楠 何丽丽  来源:传承 年份:2011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民本    税收 
描述:农民是历史上的重中之重,民本思想也是历史留给后世的经验教训,但民本也是有度的。明初,由朱元璋实施的税收政策充分显示了他对民本思想的重视,但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政策也说明其对农民自由的给予并非无限的,而是有度的,正是把握好了自由度,才使得税收有其合理性与进步性。
洪武皇帝朱元璋与孤庄村三户农民(上)
作者:夏玉润  来源:紫禁城 年份:2011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皇陵  洪武  濠州  朱元璋  凤阳县  碑文  皇帝  郑振铎  五四  农民 
描述:在今天的安徽省凤阳县明皇陵内,有一块形制巨大的皇陵碑,碑文是由朱元璋亲自撰写的。朱元璋将这篇碑文授于诸子熟读,让子子孙孙"知保富贵"。万历皇帝曾"览之数遍,不胜感痛"。明朝郎瑛"伏读御制集中皇陵碑文,未尝不三叹三颂而已"。郑振铎亦云《皇陵碑》"是篇皇皇大著,其气魄直足翻倒了一切的记功的夸诞的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