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张纯诚辅佐朱元璋
作者:葛云高  来源:今日宁海 年份:2016 期刊类型 :报纸
描述:元至正十九年(1359),朱元璋攻打婺州(今金华)获胜后,聘召了名儒许元、胡翰等人讲史探治。宁海白峤白鲤塘人张大志,师从会稽夏叔通先生,考中乡榜,授嘉兴县学教谕。由于天下大乱,他从教几年就辞职,归隐乡里。这时听到朱元璋对儒士文人非常重视,就从家乡启程去金华拜谒朱元璋。进见朱元璋时,朱元璋说道:“张教
朱元璋烧船
作者:刘新明  来源:毫州晚报 年份:2016 期刊类型 :报纸
描述:朱元璋即位后,想造一些船只来运送粮食,于是就安排一些工匠按照制定好的造船计划去造船。但是在造船的过程中,有一些工匠减少了钉子的使用数量,把钉子换成钱装进了自己的腰包。后来朱元璋知道了这件事,来到
朱元璋让孙权守门
作者:黄东成  来源:渤海早报 年份:2016 期刊类型 :报纸
描述:这个题目有点危言耸听,仿佛相声里说的“关公战秦琼”一样荒诞。三国时代的吴王孙权怎么可能为一千一百多年后的明太祖朱元璋守门,这哪儿对哪儿啊,真有点荒诞得离谱。初春,我与三五友人结伴同游明孝陵——也就是明太祖朱元璋的陵墓。明孝陵在南京东郊钟山南麓独龙阜玩珠峰下。确是一处极好的风水,背依钟山,南凭梅花山
厉行节俭的朱元璋
作者:暂无 来源:黔东南日报 年份:2016 期刊类型 :报纸
描述:单洪根《老子》第五十九章说“治人事天,莫若啬。”所谓“啬”,一曰对财富的积蓄,二曰积累后不乱挥霍花销,也就是“节俭”二字。历史上很多有作为的统治者,都把节俭看做修身治国的良方。朱元璋是元朝的开国之君,也是一位地道的农民皇帝。地位变了,依然保持农民节俭的生活品质。明朝建立,定都南京,负责宫廷建筑的官员
朱元璋认错道歉
作者:暂无 来源:揭阳日报 年份:2016 期刊类型 :报纸
描述:明太祖朱元璋是历史上一位有特点的帝王,暴戾、脾气大,可他在皇帝位上也有认错、道歉的时候。一次,江南一个地方闹水灾,朱元璋指示户部抓紧时间拨款救灾。户部原本计划先详细做个方案,再上折子请示救灾拨款及物资等,可朱元璋等了几天,也不见户部动静,于是,他便让人督促户部加紧报方案,要求次日中午前必须报来。其实
朱元璋做梦吃“羊”
作者:熊国英  来源:天津日报 年份:2016 期刊类型 :报纸
描述: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少年孤贫,常以打短工为生。这天,他和一帮扛活的兄弟,蹲在集市上等人来雇用,并和兄弟们闲聊起昨晚的一个梦:梦见自己得到一只羊,正拔去羊角,割下羊尾准备下锅煮熟时梦醒了……就在众弟兄不以为然地讥笑他馋得做美梦时,在一旁摆测字摊的测字先生,忙凑过身来打量了一下朱元璋,随即跪倒在地连连叩头
朱元璋赐名的“公道杯”
作者:王家年  来源:开封日报 年份:2016 期刊类型 :报纸
描述:笔者早些年收藏了一件明代龙泉窑“公道杯”。“公道杯”是根据物理学上的虹吸原理制成的,杯中央立一老人,体内有一空心瓷管,管下通杯底的小孔,管的上口相当于老人胸前。身体下与杯底连接处留有一孔,向杯内注水时,若水位低于瓷管上口,水不会漏出;当水位超过瓷管上口,水即通过杯底的漏水孔漏光。古时人们曾用“公道杯
朱元璋赐名的“公道杯”
作者:暂无 来源:西安晚报 年份:2016 期刊类型 :报纸
描述:笔者早些年收藏了一件明代龙泉窑“公道杯”。“公道杯”是根据物理学上的虹吸原理制成,杯中央立一老头,体内有一空心瓷管,管下通杯底的小孔,管的上口相当于老人胸前。身体下与杯底连接处留有一孔,向杯内注水时,若水位低于瓷管上口,水不会漏出;当水位超过瓷管上口,水即通过杯底的漏水孔漏光。古时人们曾用“公道杯”
朱元璋以“井”治吏
作者:盛会  来源:定西日报 年份:2016 期刊类型 :报纸
描述:据清代阎若璩著《潜邱札记》记载:明代初期,在许多郡、府的官衙院落中都有一口水井,井边立着一块石碑,上刻一个醒目的“警”字。原来,明太祖朱元璋第一次向各地派任官吏时,就将他们带到皇宫的一口水井旁,亲自
史莱克和朱元璋同病相怜?
作者:暂无 来源:沧州晚报 年份:2016 期刊类型 :报纸
描述:争论不休朱元璋颜值真那么低吗“历史论功过,百姓谈八卦。作为一名医生,今天想跟大家讨论一下,到底为什么朱元璋长那么丑呢?”朱元璋的相貌历来充满争议,收藏在北京故宫博物院的朱元璋画像,衣着雍容,面容端庄,其实并不丑。爱好历史的马驰原医生的研究,一上来就抓住不少南京听众。在他看来,“宫廷版”或许存在为尊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