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报纸(68)
期刊(62)
会议论文(4)
图片(1)
学位论文(1)
按栏目分组
山水风物 (85)
人物名家 (47)
(2)
明光记忆 (1)
(1)
按年份分组
2016(11)
2015(8)
2014(13)
2013(9)
2011(15)
2009(12)
2008(16)
2007(5)
2004(2)
2001(1)
按来源分组
滁州日报(16)
农技服务(2)
农村新报(1)
阜阳日报(1)
兴安日报(1)
新余日报(1)
基层农技推广(1)
蚌埠日报(1)
安徽日报(1)
决策咨询(1)
浅谈中职学校实训基地农民工培训的思考
作者:童德斌  来源: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年份:2014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强市  劳动力  资源  农民工  培训 
描述:农民工培训是开发劳动力资源的有效手段,通过技能培训之后的农民工,在社会发展方面比没经过培训的更能适应社会的需要,有更高的收入和发展空间。所以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农民工的培训和学习在改革开放初期
安徽农民可用手机短信查询土壤数据
作者:暂无 来源:江苏农村经济·品牌农资 年份:2010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查询  安徽农业大学  手机短信  集成系统  测土配方施肥  安徽省  农民  土壤 
描述:3月8日,由安徽农业大学和安徽省明光市土肥站共同研发的“测土配方施肥短信支持系统”正式启用,农民可以通过手机短信查询土壤养分数据,并获得系统推荐施肥配方,这也是安徽首个用于解决农民测土配方、实现科技种田的技术集成系统。
政府应如何引导扶持农民资金互助组织发展
作者:吕健魁  来源:中国合作经济 年份:2008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政府部门  资金  组织  引导  实地调研  安徽省  农民  合作经济 
描述:不久前,我们安徽省农委合作经济指导处的几位同志对安徽明光市潘村镇兴旺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社进行了实地调研。通过此次调研,我们对农民资金互助组织所面临的问题,应如何发展,政府部门应如何引导扶持等,有了新的认识。
明光市宣传农民工维权讨薪“门道”
作者:左玉军 胡忠海 钱芳  来源:中国劳动保障报 年份:2016 期刊类型 :报纸
描述:晨刊讯为进一步规范辖区旅游景区食品市场秩序,日前,明光市管店市场监督管理所执法人员深入“三界外生态旅游度假区”,走访景区建设投资企业开展帮扶工作。走访期间执法人员听取了该公司的景区创建情况汇报,对该景区在创建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食品和餐饮安全隐患进行了进一步的排查,要求食品经营户在入驻之前必须取得营业执
明光市张八岭镇为帮助农民发家致富
作者:暂无 来源:滁州日报 年份:2013 期刊类型 :报纸
描述:明光市张八岭镇为帮助农民发家致富,将岭南村流转的110亩土地承包给药材种植大户种植药材,使40户农户每年每亩既获得600元的收入,又帮助大户种植药材每天可收入70元劳务费。图为该村农户造墒栽植白牡丹中药材。特约摄影袁松树通讯员张子国丁云
明光市新型农民参加高校培训
作者:暂无 来源:滁州日报 年份:2008 期刊类型 :报纸
描述:日前,明光市92名水产、畜牧养殖大户拿到了中国农民大学结业证书,这是该市实施“新型农民培训工程”的一项重要内容。中国农民大学是中国农业科学院和大北农集团共同主办的公益性高等教育机构,该校以培养具有
打一场农民工子女学费“保卫战”
作者:王向东 王有永 左玉军  来源:中国劳动保障报 年份:2013 期刊类型 :报纸
描述:明光市自来桥镇因势利导,立足当地自然条件,将自然资源劣势转化为发展优势,通过规划引导、政策支持、示范带动等办法,积极发展以鲜食为主的山芋生产,逐步形成了以白云寺村为主的山芋生产基地,种植面积逐年增加,成为当地群众增收的一条重要渠道。自来桥镇寨山村背靠寨山,寨山下有一座大型地窖,走进地窖,记者看到约1
“一会两站”改变农民消费维权意识
作者:任震宇  来源:中国消费者报 年份:2007 期刊类型 :报纸
描述:5月9日,中国消费者协会“2007年中国农村消费维权状况调查”活动正式拉开帷幕。记者随其安徽调研组赴安徽省明光市调研时发现,随着农村“一会两站”建设的开展,农民的消费习惯正在悄然发生变化,消费维权
七里湖街道劳动保障所走访40余户被征地农民
作者:暂无 来源:浔阳晚报 年份:2016 期刊类型 :报纸
描述:本报讯(李华记者包四华)6月2日,经开区七里湖街道劳动保障所工作人员来到泉塘村走访了被征地农民40余家。积极宣传职工养老保险政策,和老百姓拉起了家常,了解他们近来的生活情况,确认了每户被征地的真实数据。一些老百姓对已经参加职工保险和原来参加居民养老保险有所疑问,工作人员告诉他们,两种保险只能“二选一
七里湖农牧场农民“失地不失业”
作者:暂无 来源:九江日报 年份:2012 期刊类型 :报纸
描述:本报讯(记者刘海勇)“这一片原来就是我承包的鱼池,如今是九江国际汽车城,我现在就在汽车城上班……”今年52岁、家住九江经济技术开发区七里湖街道农牧场的李平旗说起开发区这几年的变化,总爱从自己的鱼池说起。李平旗告诉记者,他是在1983年承包农牧场的12亩鱼池的,一家人起早贪黑地干,效益也还算可以,每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