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报纸(49)
图片(17)
期刊(14)
图书(1)
按栏目分组
山水风物 (59)
乡镇简介 (14)
人物名家 (4)
饮食文化 (2)
(1)
历史典故 (1)
按年份分组
2019(1)
2018(14)
2017(2)
2015(9)
2013(7)
2012(7)
2011(13)
2010(2)
2007(1)
2005(2)
按来源分组
滁州日报(27)
-1(18)
张掖日报(2)
党史纵览(2)
张家口晚报(2)
滕州日报(1)
酒泉日报(1)
夏津大众报(1)
地理教育(1)
上海节能(1)
特色产业富村民 ——走访明光市自来桥山芋加工厂 本报记者方婷婷
作者:暂无 来源:滁州日报 年份:2012 期刊类型 :报纸
描述:一垒垒红山芋、一堆堆山芋粉,待加工的山芋在推车里“排队”,厂里农民工穿梭着忙个不停……刚踏入明光市自来桥桃元淀粉食品厂,记者眼前已呈现出一幅忙碌热闹的画面。“3毛钱一斤山芋,咱家今年收获了近
心系乡村展风采 ——记明光市桥头井王村第一书记李坤 袁恒金 娄轩阁
作者:暂无 来源:滁州日报 年份:2011 期刊类型 :报纸
描述:“李坤说话不硬,做事硬”。这是明光市桥头井王村村民监督委员会主任杜胜球对第一书记李坤的评价。这句话同样也表达着很多村民的心声。李坤是滁州市第四批选派干部,是从滁州检察院来到明光市桥头井王村挂职的。到今年3月份,李坤挂职将满1年。面对两年的选派时间,他总感觉任务重,要完成的事情仍很多。从2010年
文化建设惠乡亲 ——明光市女山湖文化小记 雷甲佳
作者:暂无 来源:滁州日报 年份:2011 期刊类型 :报纸
描述:近日,笔者来到明光市女山湖综合文化广场。刚吃过晚饭的村民,陆陆续续的来到这里,有的下象棋,有的跳健身舞,有的在一起聊聊家常。广场中心,欢快的音乐响起,一些村民随着舞曲节拍跳了起来。“过去俺们农村人早晨听着鸡鸣声起床,晚上天一抹黑就上床睡觉,生活非常单调。”常来这里下棋的村民岳彩军笑着说:“原来,村
叩关上海 名扬沪上 ——记明光市自来桥农民创业者熊集青 朱德满 毕 祥
作者:暂无 来源:滁州日报 年份:2011 期刊类型 :报纸
描述:名扬沪上——记明光市自来桥农民创业者熊集青朱德满毕祥在2010年上海世博会上,一则很不起眼的小广告——“熊四山芋,绿宝产品”,昭示了明光市自来桥山芋在上海的市场位置。几年前,“熊四山芋”就已落户上海,成为上海市民餐桌上一道不可或缺的美食。随着销售量不断递增,“熊四山芋”这个注册商标,和它的所有者
让幸福生活更甜蜜———扎旗好力保甜叶菊产业发展侧记
作者:郑颖 白玲  来源:兴安日报 年份:2016 期刊类型 :报纸
描述:甜叶菊移栽“去年的140亩甜叶菊收入30多万元,今年我又增加40亩,总算及时把这180亩甜叶菊苗栽完了,能不能有个好收成就看后期管护了。”扎赉特旗好力保五道河子村民郭小平说,“种甜叶菊累是累点,可回报也高,与种玉米比起来差距太大了!”郭小平对新一年的甜叶菊收成满怀希望。今年,好力保按照旗委、政府
甜蜜事业助脱贫———扎旗好力保依托甜叶菊产业探索精准扶贫新模式
作者:暂无 来源:兴安日报 年份:2016 期刊类型 :报纸
描述:近日,记者来到好力保,数十名农民顶着炎炎烈日在万亩甜叶菊种植基地里忙碌着,新插的秧苗随风摇曳。近年来,好力保在种植业结构调整上,大力发展特色甜叶菊种植,2016年甜叶菊基地面积将达到5万亩,成为全国最大的以合作社为经营主体的甜叶菊种植基地。2015年种植甜叶菊年收入在50万元以上的为44户,其中
绿色产业强富民 ——明光市桥头大力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 本报通讯员朱林英 本报记者蒋海潮
作者:暂无 来源:滁州日报 年份:2014 期刊类型 :报纸
描述:近年来,明光市桥头镇党委、政府依托良好的生态优势和丰富的资源优势,全力做好绿色农副产品产业规模发展大文章。他们通过壮大龙头企业做活存量,加快新上项目做优增量,完善配套机制提升质量,连续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2013年,全镇工业总产值达13.5亿元,7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以粮油加工为主,产值达12亿元;
明光市女山湖大力推进“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 助力美好乡村建设
作者:暂无 来源:滁州日报 年份:2015 期刊类型 :报纸
描述:本报讯今年来,明光市女山湖把“一事一议”的2个财政奖补项目作为目标任务。目前,该市光明村的财政奖补项目工程已基本完工,山南村渠道硬化工程正在招标中。该镇在2015年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中扎实推进
三小学生玩鞭炮,点燃十余亩山林 事发明光市自来桥西桃园林场;惹事孩子被训诫,家长带回严加管教
作者:暂无 来源:皖东晨刊 年份:2014 期刊类型 :报纸
描述:某小学三名二、三年级的小学生,放假之后结伴玩耍。当天村里有人家办喜事,燃放大量鞭炮,地上留有许多哑
引进大户经营 做大做强产业 ——明光市张八岭发展苗木生产写真 本报记者张 杰 通讯员丁 云
作者:暂无 来源:滁州日报 年份:2014 期刊类型 :报纸
描述:云刚进入104国道明光市张八岭段,路边一块巨石写有:岭南驭景苗木;近看路两边是2000多棵高大挺拔的朴树;放眼望去是无边的刚栽下的树苗。40多名工人正在挥锹挖沟,将多余的积水引走。这是4月30日上午记者在这里采访时看到的一幕。“这几天雨水充足,水分多了会影响树苗生长。”这片土地的主人郑有荣说。郑有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