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略论朱元璋的惩贪
作者:程丽华  来源: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6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朱元璋  惩贪治赃  量重刑  立重法 
描述:明太祖朱元璋是一位颇有作为的地主阶级政治家。他从巩固明朝的统治出发,吸取历代王朝兴亡的经验教训,重官吏赃罪。朱元璋的惩贪赃为明前期的强盛奠定了基础
朱元璋铁腕文风
作者:暂无 来源:茂名日报 年份:2014 期刊类型 :报纸
描述:大臣万言奏折换来一顿板子明代初年袭用宋朝以来的官场文风,醉心于词句修饰和卖弄学问,一件简单的事情,几百个字就可以说清楚的,非要从三皇五帝说起,让人读半天还不知所云。对于极其追求工作效率的皇帝朱元璋来说,这是一件痛苦又恼火的事情。他决定进行大力整顿。 1376年的一天凌晨,皇宫里灯火辉煌,殿外
朱元璋铁腕文风
作者:暂无 来源:揭阳日报 年份:2014 期刊类型 :报纸
描述:明代初年袭用宋朝以来的官场文风,醉心于词句修饰和卖弄学问,一件简单的事情,几百个字就可以说清楚的,非要从三皇五帝说起,让人读半天还不知所云。对于极其追求工作效率的皇帝朱元璋来说,这是一件痛苦又恼火的事情。他决定进行大力整顿。1376年的一天凌晨,皇宫里灯火辉煌,殿外的丹墀下传来捶击与阵阵痛叫声。这是
明太祖朱元璋的道教情怀及对其施政方略的影响
作者:姚明会 罗胤斌  来源: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道教情怀  朱元璋  施政方略  影响 
描述:明太祖朱元璋不好道教的仙道长生之术,但终其一生都流露出亲近扶植的道教情怀。他对待道教既扬且抑的思想倾向,不仅影响其选贤任能的态度,在其施政方略中也多有体现。文章从朱元璋的道教情怀铺陈入手,着力分析其有关道教的思想观点,在其经国安邦方略中的体现和实质,以及对后世的影响。
朱元璋振兴明朝的理论构想及其施政方略
作者:吴量恺  来源:第九届国际明史学术讨论会 年份:2002 期刊类型 :会议论文
描述:一明初的经济形势。当时的经济形势正处于崩溃的边缘,元朝末年经过战火多年的破坏,天灾人祸的侵袭,至洪武元年(1368)明朝建立的前后,到处保留着战争的伤痕,疮痍满目,家园残破,民不聊生,北方、南方的农村经济都遭受到严重破坏,农业几乎无法进行再生产了:第一,土地荒芜,农业衰颓。田土是农业经济的根本,熟田变为荒田,意味着农业经济的衰败。这时在黄河以北的大片土地上,到处是废墟,到处是荒田。就陕西府谷
“致在于善俗,善俗本于教化”——小议朱元璋开国
作者:张中政  来源:第六届明史国际学术讨论会 年份:1995 期刊类型 :会议论文
描述:“以史为鉴”。藉历史活动的评述来阐发自已的政治信念,达到警世和垂教后人的目的,是自孔子以降,在史学领域里形成的优良传统之一。《春秋》、《史记》和后来的《资治通鉴》等许多的史学名著,寓论于史,准古酌今,正名复礼,用端正“名分”的道德内涵,以匡正人们不符合礼制的思想行为,来调整和巩固封建等级社会的秩序。这些或许可以说就是孔子、司马迁等伟大史家的“经世致用”史观的直接体现吧!这种史观,无疑使历史对现实具有批判的意义,所谓“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就是指既可以批判,也可以变革。没有对不合理现实的批判,没有爱憎分明的
明太祖朱元璋社会理想、治国方略及治国实践论纲
作者:张显清  来源:明史研究 年份:2007 期刊类型 :期刊
描述:明太祖朱元璋是暴君,还是圣王?这是至今一直争论不休的问题。要回答这一悬疑,需要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对其社会理想、治国方略及治国实践作实事求是地考察和科学说明。明太祖继承发展儒家、法家和道家、佛教学说,并保留某些农民思想意识、情感和要求
明太祖朱元璋社会理想、治国方略及治国实践论纲
作者:张显清  年份:2007 期刊类型 :会议论文
描述:明太祖朱元璋是暴君,还是圣王?这是至今一直争论不休的问题。要回答这一悬疑,需要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对其社会理想、治国方略及治国实践作实事求是地考察和科学说明。明太祖继承发展儒家、法家和道家、佛教学说,并保留某些农民思想意识、情感和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