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430)
报纸(36)
新闻(22)
会议论文(22)
图书(9)
按栏目分组
(152)
山水风物 (149)
人物名家 (95)
(62)
(52)
(9)
按年份分组
2016(293)
2014(31)
2013(30)
2012(21)
2011(25)
2008(5)
2005(3)
1996(2)
1995(8)
1984(1)
按来源分组
-1(269)
兰台世界(4)
兰台世界(上旬)(2)
第六届明史国际学术讨论会(2)
兰台世界(下旬)(2)
安康学院学报(1)
新闻世界(1)
扬子晚报(1)
宿迁晚报(1)
中国文艺联合出版公司(1)
朱元璋文字“前后矛盾”,明代有无阅江楼成谜
作者:暂无 来源:金陵晚报 年份:2016 期刊类型 :报纸
描述:《金陵总图》中有“阅江楼”。《金陵古今图考》的地图上没有“阅江楼”。金陵晚报记者于峰阅江楼是南京长江边的一处名胜。如今,狮子山上有一座十多年前重建的阅江楼,其依据的蓝本,是朱元璋曾经撰写的《阅江楼记》。不过,这其中依然隐藏着一个南京历史之谜。朱元璋和其大臣宋濂都写有《阅江楼记》,但明代初年,狮子山(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考证:明代朱元璋首创
作者:暂无 来源:宜宾晚报 年份:2013 期刊类型 :报纸
描述:现在播放的宫廷电视连续剧,我们常常看到太监在宣读圣旨的时候,总拿“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开头。其实这句话到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时才有,而且也不是这样断句的。1368年,朱元璋在南京称帝,造了一座富丽堂皇的宫殿,其中一座规模最大的朝会大殿,取名为“奉天殿”。这是朱元璋和大臣们议事的地方。为了向人们昭示他登
明代朱元璋养老政策:官员任职就近奉养父母
作者:暂无 来源:河北科技报 年份:2013 期刊类型 :报纸
描述:役,六十而免。”明代,对于60岁以上年龄较高的老人,制定了较为完备的养老政策。这与社会发展程度有关,也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考证:明代朱元璋首创
作者:暂无 来源:忻州晚报 年份:2013 期刊类型 :报纸
描述:刘绍义在《广州日报》撰文指出,现在播放的宫廷电视连续剧,我们常常看到太监在宣读圣旨的时候,总拿“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开头。其实这句话到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时才有,而且也不是这样断句的。1368年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是明代朱元璋首创
作者:暂无 来源:济源日报 年份:2013 期刊类型 :报纸
描述:刘绍义在《广州日报》撰文指出,现在播放的宫廷电视连续剧,我们常常看到太监在宣读圣旨的时候,总拿“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开头。其实这句话到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时才有,而且也不是这样断句的。1368年
河北深州发现明代 朱元璋“圣旨校制”碑
作者:暂无 来源:沈阳日报 年份:2010 期刊类型 :报纸
描述:新华社石家庄9月14日专电(记者王民)考古人员近日在河北省深州市老城区居民石永立住宅处发现一通明代朱元璋“圣旨校制”碑。石碑篆刻精美,为研究明代学校的办学制度、取仕标准、育人观念、学科设置、教官奖励等提供了实物佐证,有些内容对当今仍有积极意义和借鉴作用。据石永立介绍,这通石碑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在深州
朱元璋与明代荒政制度建设
作者:周致元  来源:朱元璋暨凤阳帝乡文化学术讨论会 年份:2009 期刊类型 :会议论文
描述:明中期重臣马文升说:"太祖高皇帝所存者,仁民之心;所发者,恤民之政。凡遇水旱灾伤,百姓阙食,必蠲免税粮,复加赈济。虽丰收之年,犹度仓廪有余,去处量为减免。是以民皆家给人足而无冻馁之忧。"~①这段话虽含有溢美的成分,但对朱元璋救荒思想和措施的总结倒不失简洁明了。《明史·太祖本纪》中有一段史事很值得注意:至正四年,旱蝗,大饥疫。太祖时年十七,父母兄弟相继殁,贫不能克葬。里人刘继祖与之地,乃克葬,
明代以来朱元璋出生地“二说”始末考述
作者:夏玉润  来源:朱元璋暨凤阳帝乡文化学术讨论会 年份:2009 期刊类型 :会议论文
描述:明代以来,朱元璋出生地有二说:"凤阳说"、"盱眙说"。其实,朱元璋在世时仅有"凤阳说",他去世后"盱眙说"才开始出现,到了嘉靖、万历年间,"盱眙说"在泗州盱眙官员们的不断编造下才正式成型。而当今一些
朱元璋与明代前期淮河流域社会经济的开发
作者:卞利  来源:第六届明史国际学术讨论会 年份:1995 期刊类型 :会议论文
描述:淮河流域地处黄河与长江两大流域之间,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淮河流域无论在社会经济,还是在军事政治方面,都曾经发挥过巨大的作用。两宋以前,这里曾经是重要的经济区和繁华的水陆交通要道,其经济和所谓“江淮富庶,冠于全国。唐人据之以维持三百年之统治,故唐以前即有‘江淮稻梁肥’之谚。”
朱元璋的苦情教育
作者:汤小小  来源:幸福 年份:2014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祖陵  历代帝王  建文帝  穷得叮当响  朱标  朱棣 
描述:朱元璋一介农民,吃了很多苦,做皇帝多年后,他决定给养尊处优的皇子们来场"忆苦思甜"教育。朱元璋的老家凤阳地方偏僻,十年就有九年荒,穷得叮当响,在别人看来,这是个连狗都不理的地方,朱元璋却视若珍宝,不仅将祖陵建在这里,还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