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报纸(33)
期刊(27)
会议论文(1)
图书(1)
按栏目分组
人物名家 (51)
山水风物 (11)
按年份分组
2015(1)
2014(1)
2013(3)
2012(2)
2008(3)
2005(12)
2001(1)
1998(4)
1995(4)
1993(6)
按来源分组
滁州日报(3)
中国青年报(2)
中国新闻(2)
解放日报(1)
华西都市报(1)
齐鲁晚报(1)
社会信息文荟(1)
京华时报(1)
大河报(1)
党史文汇(1)
高尚风范永在我们心中:深切缅怀海协会汪道涵会长
作者:葛凤章  来源:两岸关系 年份:2006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协会  高尚  汪道涵  重大活动  风范  怀海  两岸  会长 
描述:2005年12月24日上午,当我惊悉海协汪道涵会长故世的噩耗时。不胜伤感。自从他1991年12月出任海协会会长以后,他的名字就开始与两岸风云联系在一起。因为工作的关系,这些年来汪老在上海参与的两岸
中共组织人事:㈡中共人物简介:中共「海协会」会长汪道涵
作者:徐仰止  来源:共党问题研究 年份:1999 期刊类型 :期刊
描述:中共组织人事:㈡中共人物简介:中共「海协会」会长汪道涵
中台办海协会纪念汪道涵逝世5周年
作者:潘清  来源:新民晚报 年份:2010 期刊类型 :报纸
描述:据新华社上海今日电(记者潘清)今天,中共中央台办和海协会在上海为汪道涵逝世5周年举行了简短而庄重的祭奠活动。中共中央台办主任王毅在现场发表讲话说,今天来祭奠汪老,首先是要表达我们最深切的追思和缅怀。1991年底汪老出任海协会会长以来,全身心地投入对台工作,为推动两岸关系改善和祖国和平统一大业倾注了巨
中台办海协会纪念汪道涵逝世5周年
作者:暂无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年份:2010 期刊类型 :报纸
描述:本报讯(记者周其俊)昨天,中共中央台办和海协会在上海为汪道涵逝世5周年举行了简短而庄重的祭奠活动。中共中央台办主任王毅在现场发表讲话说,今天来祭奠汪老,首先是要表达我们最深切的追思和缅怀。1991
协会会长汪道涵上海逝世
作者:暂无 来源:自贡日报 年份:2005 期刊类型 :报纸
描述: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会长,原中顾委委员,中共上海市委原书记、上海市原市长汪道涵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05年12月24日7时12分在上海逝世,享年90岁。(据新华社、新华网)
协会会长汪道涵发表新年祝辞提出
作者:暂无 来源:光明日报 年份:1998 期刊类型 :报纸
描述:中国国际战略研究基金会高级顾问汪道涵说,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它既加快了世界经济的发展,又在全球范围内扩大了贫富差距。汪道涵是在世界经济论坛29届年会上讨论经济全球化与“东亚模式”时说这番话的。他同时指出,新兴市场的不稳定性对发达国家也产生了强烈的冲击。如果不能有效控制其消极因素,发展中国家的
协会长汪道涵新年寄语台湾同胞 反对“台独” 共议统一
作者:暂无 来源:人民日报 年份:2000 期刊类型 :报纸
描述:黄河三角洲与长江三角洲要携手开发汪道涵、韩哲一、杨堤、王兴等来我市考察,张敬涛陪同本报讯5月4日至6日,上海市政府顾问汪道涵,全国政协常委韩哲一、杨堤、上海市政协副主席王兴等一行11人来我市考察。原山东省副省长张敬涛陪同。汪道涵曾任上海市市长,韩哲一、杨堤曾分别任上海市委书记、副书记。汪道涵一行在市
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会长汪道涵在上海逝世
作者:暂无 来源:台湾工作通讯 年份:2006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协会  优秀党员  汪道涵  上海市  逝世  新华社  海峡两岸关系  共产主义战士  中国共产党  会长 
描述:新华社北京2005年12月24日电 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会长,原中顾委委员,中共上海市委原书记、上海市原市长汪道涵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05年12月24日7时12分在上海逝世,享年90岁。
迈出历史性的一大步——访海协会会长汪道涵
作者:李大宏 端木来娣  来源:瞭望 年份:1993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民间机构  共同努力  新加坡  关系发展  海峡两岸关系  开场白  汪辜会谈  同协议  签字仪式  历史性 
描述:“这次会谈的圆满成功,为推动两岸关系发展以及各种形式的商谈提供了十分有益的借鉴,是两岸关系迈出的历史性的一大步。”这是世人瞩目的“汪辜会谈”的主角之一、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会长汪道涵在接受本刊记者专访时
德高望重 风范长存——深切悼念海峡两岸关系协会汪道涵会长
作者:许世铨  来源:两岸关系 年份:2006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协会  对外经济  汪道涵  悼念  风范  祖国和平统一  海峡两岸关系  交流与合作  经济工作  会长 
描述:汪老永远离开了我们。然而,他留给我们的绝不仅仅是无限的哀思与痛惜。作为少年从戎的革命家,他留下了为创建新中国而立下的汗马功劳;作为长期从事经济工作的领导干部,他留下了建设新中国、发展对外经济交流与合作的重要贡献;作为上海的老市长,他在上海改革开放、蓬勃发展的靓丽画卷中留下了光彩的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