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牡丹江市甜叶菊高产栽培管理
作者:王霞  来源:特种经济动植物 年份:2013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甜菊糖  地下害虫  甜叶菊  幼苗生长  播种育苗  牡丹江市  甲基托布津  多年生草本植物  辛硫磷  市场需求 
描述:甜叶菊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具有较高的甜度,其糖的甜度是蔗糖的300倍,已被世界公认为植物糖精。近年来,甜菊糖被广泛应用于食品、饮料、医药当中,市场需求持续增加。牡丹江市自1997年成功引种甜叶菊以来,已有十余年的种植历史,给种植户带来较好的经济效益。甜叶菊在牡丹江市的种植范围主要分布在宁安市、海林市和城
甘肃河西绿洲灌区甜叶菊育苗栽培技术
作者:吕鹏  来源:农业科技与信息 年份:2013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菊属植物  草本植物  甜叶菊  苗床  甘肃  河西绿洲灌区  产业政策  育苗栽培技术  经济价值  日光温室 
描述:甜叶菊又名甜草、蜜菊、甜茶等,是富含高甜度、低热量的菊科甜菊属植物。甜叶菊是一种多年生宿根性草本植物,也是一种经济价值较高的糖料作物[1,2]。甜叶菊原产巴拉圭,1977年引进我国,近年在江苏、安徽
甜叶菊“皖甜1号”高产栽培优化研究
作者:张子学 王其斌 尹玉柱 林平  来源:中国林副特产 年份:2013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甜叶菊  优化模式  高产栽培 
描述:为提高甜叶菊的栽培技术水平、揭示密度、氮、钾肥施用量与产量的关系。采用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的方法,建立各因素与产量之间的回归方程,筛选高产栽培优化模式。结果表明:最佳农艺方案:种植密度153.480
甜叶菊特征特性及无公害栽培技术
作者:于卿 梁松涛 文连臣  来源:现代农业科技 年份:2012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甜叶菊  栽培技术  特征特性  无公害 
描述:阐述了甜叶菊的特征特性,并从地块选择、培育壮苗、精细移栽、查苗补苗与适时摘心、中耕培土与肥水管理、病虫害防治、收获与贮藏等方面介绍了其无公害栽培技术,以供种植户参考。
甜叶菊“江甜一号”品种特性及栽培技术
作者:苗正雨 陈秀丽  来源:上海农业科技 年份:2012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江甜一号  甜叶菊  栽培技术  品种特性 
描述:由东台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选育的甜叶菊新品种"江甜一号"糖苷含量高,抗逆性强,发病轻,易于人工抹叶,减少用工,降低劳动成本,明显提高菊农收入。现介绍该品种的农艺性状和特性以及栽培技术,以供参考。
河西走廊绿洲灌区甜叶菊栽培技术
作者:陈叶 郝宏杰 罗光宏 王治江  来源:蔬菜 年份:2012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甜叶菊  绿洲灌区  栽培技术 
描述:从苗床选择、种子处理、播种育苗、田间管理和病虫害防治等方面,介绍了绿洲灌区甜叶菊的栽培技术,以期为河西地区大田生产提供参考。
甜叶菊育苗移栽栽培技术
作者:张素新  来源:农村科技 年份:2011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甜叶菊  千克  沙壤土  异花授粉  植物学特性  最低气温  日平均气温  种子  多年生草本植物  属菊科 
描述:甜叶菊属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2009年、2010年在129团6连试种成功。一、植物学特性甜叶菊喜温,日平均气温10℃以上开始生长,最适宜气温25℃,最低气温不能低于0℃。根系入土不深,为须根系,肉质根,根最长20厘米。喜沙壤土,为短日照异花授粉作物。
甜叶菊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作者:李清发  来源:农民致富之友 年份:2011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地下害虫  甜叶菊  高产栽培技术  营养土  苗床  大棚育苗  甲拌磷  种子  喷施叶面肥  床土 
描述:甜叶菊又名甜菊,叶片含有很高的糖分,其糖甙的甜度是蔗糖的150-300倍,被人们称为植物糖精。是一种高甜度、低热能、味质好,且安全无毒的天然糖源,可代替部分糖精、蔗糖,应用食品、饮料中。甜叶菊糖甙对高血压
甜叶菊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作者:郑洪艳  来源:科学种养 年份:2009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野生植物  甜叶菊  高产栽培技术  亚热带地区  优质  生育期  叶片  多菌灵  适应性  含糖量 
描述:甜叶菊原产南美洲亚热带地区,是一种新的糖源作物,它所产的糖是世界各国食用及保健品所需的优质糖。甜叶菊属菊花科野生植物,适应性较强,抗性强,耐瘠薄,抗旱,生育期170天左右,叶片含糖量高于根茎的含量,亩投入1200~1500元,亩收入4500元左右。
赣县甜叶菊扦插育苗及栽培技术
作者:廖世亮  来源:中国农技推广 年份:2009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扦插育苗  甜叶菊  栽培技术 
描述:甜叶菊原是野生含糖植物,抗逆性强,适应性广,栽培简易,其叶片具有高甜度、低热能、纯天然等特点,种植甜叶菊是农村较好的致富项目。赣县于1996年引种成功,2006年恢复大面积种植,2008年扦插育苗技术首次获得成功,现已形成从育苗到采收一整套较成熟的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