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47)
报纸(42)
会议论文(3)
图书(3)
新闻(2)
学位论文(1)
按栏目分组
人物名家 (46)
山水风物 (44)
(3)
(2)
(2)
(1)
按年份分组
2016(19)
2015(6)
2014(4)
2010(7)
2009(12)
2007(6)
1999(2)
1997(1)
1994(1)
1989(2)
按来源分组
-1(8)
滁州日报(7)
前线(1)
科技信息·探索与发现(1)
食品与健康(1)
现代交通管理(1)
公路(1)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
雨花(1)
香港文汇报(1)
明清两监五百载·法本原实始于南——试论朱元璋创建南京国子监的历史作用
作者:李永康  来源:孔庙国子监论丛 年份:2014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明初制度建设  南京国子监  监规  教育途径  异化 
描述:本文以历史实录为据,从不同的视角阐述了明代南京国子监的创建是明制建设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朱元璋明代政治制度设计的成果之一。为了改变明初治国精英人才匮乏的现状,朱元璋创造性地革新了南京国子监的教育制度和措施;严苛的国子监监规的制定和运行是明初复杂政治现状合乎逻辑的必然;明代科举是南京国子监创建目标的异化,是专制政体下国子监发展的必然趋势。
清代吴棠故居岌岌可危-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至今被当作出租房出租
作者:暂无 来源:皖江晚报 年份:2008 期刊类型 :报纸
描述:晚清一代名人、时任四川总督的吴棠,晚年一直生活在滁州,滁州至今还保存着他的故居。2006年4月,滁州市人民政府将其列为滁州市重点文物加以保护。然而时至今日,吴棠故居仍被居民占用着,有的房屋甚至被房主对外出租。由于年久失修,吴棠故居内的部分院墙已坍塌、房檐断裂,尤其令人揪心的是,吴棠故居正遭受着白蚁的
清凉山是小脑,光华门是下巴,五台山成了耳环 明城墙围成朱元璋“头像”?
作者:暂无 来源:皖东晨刊 年份:2012 期刊类型 :报纸
描述:不少南京文史爱好者在串联明城墙外廓时认为像明太祖朱元璋头像,但这位“朱元璋”到底长得啥样呢?近日,南京网友“贯中”仔细研究并绘制了朱元璋的“全脸像”,在他的描绘中,热河南路一带成了发髻,鼓楼区成了头发,中山东路成了嘴巴,光华门是下巴,而白鹭洲公园则是喉咙。网友明城墙围成朱元璋“头像”在南京某知名论坛
明太祖朱元璋儿媳出土 眉毛清晰 手戴五枚金戒 一顶假发 发插六支凤钗
作者:暂无 来源:东营日报 年份:2001 期刊类型 :报纸
描述:明太祖朱元璋儿媳出土眉毛清晰手戴五枚金戒一顶假发发插六支凤钗12月5日,一具头戴金冠、身披绸衣、保存完好的明代女尸在江西省南昌市出土。据专家考证,墓主是朱元璋第17个儿子宁王的妃子。出土女尸身高约155厘米,眉毛清晰、皮肤有弹性,出土时除金冠略有破损外,其他大量饰物都很完整。江西考古研究所樊昌生所长
对两岸会谈就是“国与国会谈”的说法表示惊讶   汪道涵希望辜振甫予以澄清
作者:暂无 来源:人民日报 年份:1999 期刊类型 :报纸
描述:黄河三角洲与长江三角洲要携手开发汪道涵、韩哲一、杨堤、王兴等来我市考察,张敬涛陪同本报讯5月4日6日,上海市政府顾问汪道涵,全国政协常委韩哲一、杨堤、上海市政协副主席王兴等一行11人来我市考察。原山东省副省长张敬涛陪同。汪道涵曾任上海市市长,韩哲一、杨堤曾分别任上海市委书记、副书记。汪道涵一行在市
乾益升粮栈见证长沙米市繁华 栈主为晚清富商朱昌琳,明太祖朱元璋的后裔
作者:暂无 来源:潇湘晨报 年份:2010 期刊类型 :报纸
描述:2010年10月2日本报长沙讯走进长沙的太平街,清晰可辨清末民居街衢纵横的风采。小青瓦、坡层顶、白瓦脊、封火墙、木门窗依然历历在目。清末,这里曾是长沙米市的极盛之地。而在太平街中段,乾益升粮栈则是当时众多粮栈中最著名的一家。这个前后两栋相连的公馆式建筑,就是传说中的“太平街67号”,坐西朝东,今为居
发展金银花 富裕你我他 ——明光市寨山村产业结构调整纪实 本报通讯员卢会 李 利 本报记者蒋海潮
作者:暂无 来源:滁州日报 年份:2011 期刊类型 :报纸
描述:明光市寨山村位于革命老区自来桥镇中部,现有人口2868人,耕地3000亩,山场18000亩。2010年3月,寨山村作为组织建设和经济发展落后村被确定为明光市第4批选派村,明光市司法局选派干部任鸿亮被选派到该村担任党总支第一书记。自然条件按说不差,可是村里的经济却没能发展起来,问题出在哪里?抱着种种疑
关“平民天子”朱元璋的传奇故事说不完。近日,《中国文化报》记者采访了研究朱元璋的权威专家、中国明史学会顾问、中央民族大学教授陈梧桐教授,陈教授根据自己的最新考证廓清了近年来关于朱元璋研究中的一些说法。
作者:暂无 来源:连云港日报 年份:2010 期刊类型 :报纸
描述:记者:陈教授您好。关于明朝“那些事儿”最近由于一些网络文学和影视作品的推出而引起人们的广泛兴趣,有关朱元璋的故事和历史评价更是众说纷纭。您作为研究朱元璋的权威历史专家,对此有何评述?陈梧桐:是的,在一些面向大众的历史知识普及性作品的推波助澜下,人们对历史文化的兴趣渐浓,对明史和朱元璋的关注与研究在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