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141)
报纸(124)
图书(50)
会议论文(19)
学位论文(6)
图片(1)
按栏目分组
山水风物 (278)
人物名家 (62)
饮食文化 (1)
按年份分组
2016(12)
2014(15)
2013(18)
2010(25)
2008(25)
2007(14)
2003(8)
2002(7)
1991(4)
1986(1)
按来源分组
安徽商报(4)
皖江晚报(4)
合肥:黄山书社(4)
-1(2)
农民致富之友(1)
洞庭之声(1)
明史研究(1)
旅游(1)
食品与健康(1)
库尔勒晚报(1)
安徽修复朱元璋家乡古迹
作者:暂无 来源:新华社新闻稿 年份:1985 期刊类型 :期刊
描述:安徽修复朱元璋家乡古迹
汪道涵的安徽情结
作者:刘学宣  来源:江淮时报 年份:2006 期刊类型 :报纸 关键词: 台湾民众  中华民族  巡抚  政治家  中国近代史  办公室  两岸交流  刘铭传  安徽省  嫡系后裔 
描述:2005年12月24日上午噩耗传来,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会长汪道涵先生在上海辞世,举国沉痛,两岸同哀。回想2000年春,汪老曾在上海约见过我,并欣然接受安徽省刘铭传研究会名誉会长之职,往事历厉,声容笑貌犹在,永生难忘。亲切约见1999年12月10日安徽省刘铭传研究会在合肥正式成立,虽然只是一个民间社团,
“朱元璋暨凤阳帝乡文化学术讨论会”在凤阳召开
作者:李成燕  来源:中国史研究动态 年份:2010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学术讨论会  文化  专家学者  朱元璋  凤阳县  开幕词  2009年  县人民政府 
描述:由中国明史学会与凤阳县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朱元璋暨凤阳帝乡文化学术讨论会于2009年10月30—31日在凤阳县召开。上午,南炳文教授致开幕词,王世华教授讲话,又有9位专家学者作了大会报告,下午则分三组展开了认真而热烈的研讨。
“朱元璋暨凤阳帝乡文化学术讨论会”在凤阳召开
作者:李成燕  来源:朱元璋暨凤阳帝乡文化学术讨论会 年份:2009 期刊类型 :会议论文
描述:由中国明史学会与凤阳县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朱元璋暨凤阳帝乡文化学术讨论会"于2009年10月30~31日在凤阳县召开。上午,南炳文教授致开幕词,王世华教授讲话,又有9位专家学者作了大会报告,下午则分
寻梦“肇基之地” 踏歌文化凤阳:朱元璋暨凤阳帝乡文化学术讨论会见闻
作者:蒋晓梅  来源:朱元璋暨凤阳帝乡文化学术讨论会 年份:2009 期刊类型 :会议论文
描述:凤凰斯飞鸣而朝阳。凤阳,对于许多明史专家学者们来说,纠结着一种深深的眷恋和情感。透过历史的烽烟,当他们在现实与历史的褶皱里寻觅着与朱元璋千丝万缕的联系,凤阳便成了他们心中的一块圣地。10月30日
朱元璋是凤阳府十年九荒的灾星吗?
作者:胡中友  来源:江淮文史 年份:2010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朱元璋  历史  凤阳府  中国 
描述:凤阳,道凤阳,凤阳本是好地方, 自从出了朱皇帝,十年倒有九年荒, 大户人家卖牛马,小户人家卖儿郎, 奴家没有儿郎卖,身背花鼓走四方. 这支花鼓,通俗如话,流传广远,表达出几层意思:凤阳原本是个好地方,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出生于此.
朱元璋出生地"凤阳说"符合历史事实
作者:吴仁安  来源: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0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凤阳说"  朱元璋  "赵府说"  "盱眙说"  出生地  "明光说" 
描述:安徽凤阳乃朱元璋的出生地,数百年来这已成广大士民百姓的共识.但约在永乐年间成书的开启了所谓朱元璋出生地是"盱眙说"的另类说法.自万历年后的数百年以来,又不断地衍生出诸如"赵府说"、"跃龙岗说
朱元璋出生地“凤阳说”符合历史事实
作者:暂无 来源:安徽师范大学学报 年份:2010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赵府说”  “盱眙说”  “明光说”  朱元璋  出生地  “凤阳说” 
描述:安徽凤阳乃朱元璋的出生地,数百年来这已成广大士民百姓的共识。但约在永乐年间成书的《皇明小史》开启了所谓朱元璋出生地是“盱眙说”的另类说法。自万历年后的数百年以来,又不断地衍生出诸如“赵府说”、“跃
《朱元璋诗碑集》书法作品在凤阳开展
作者:吴晓泉 王玉宝  来源:滁州日报 年份:2015 期刊类型 :报纸
描述:?3月18日上午,由凤阳县文广新局主办、凤阳县图书馆等单位承办的《朱元璋诗碑集》书法作品赠送暨开展仪式在凤阳县图书馆展厅举行。此次展览共展出80余幅书法作品,分别出自50余位中国书协会员和省内外知名书法家之手。
明史专家权威定论-朱元璋出生地在今凤阳
作者:暂无 来源:皖江晚报 年份:2009 期刊类型 :报纸
描述:本报讯10月30日,作为第三届中国凤阳花鼓文化旅游节的一项重要内容——朱元璋暨凤阳帝乡文化学术讨论会在凤阳县成功举办。会上,由10多位著名明史专家、学者考证,经参会的100多位国内外明史研究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