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45)
报纸(40)
会议论文(3)
图书(2)
学位论文(1)
按栏目分组
人物名家 (45)
山水风物 (42)
(2)
(1)
(1)
按年份分组
2016(15)
2015(6)
2010(6)
2009(11)
2008(5)
2007(6)
1999(2)
1997(1)
1994(1)
1989(2)
按来源分组
滁州日报(7)
中国人才(1)
前线(1)
科技信息·探索与发现(1)
食品与健康(1)
现代交通管理(1)
雨花(1)
南京日报(1)
出版人(1)
潇湘晨报(1)
朱元璋为何要把孟子清理出孔庙?
作者:暂无 来源:宿迁晚报 年份:2011 期刊类型 :报纸
描述:朱元璋画像孟子画像在朱元璋一生的政治生涯中,既重用佛、道,又时而杀戮和尚、道士。对儒家、法家等也是如此,虽然他经常大骂李斯、韩非等法家,但他治国思想的精髓又多是从法家著作中生吞活剥而来的。他一向标榜孔、孟,言必称三代,儒家思想似乎是他的惟一旗帜,但他在骨子里又实在看不起儒生。如他命令“有司造成均,凡
元青花曾被朱元璋“清剿”过?
作者:吴正伦  来源:中国文物报 年份:2007 期刊类型 :报纸
描述:元青花曾被朱元璋“清剿”过?
吴棠与晚清“东南三大政”
作者:顾建娣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2012年卷) 年份:2013 期刊类型 :会议论文
描述:吴棠,字棣华,号仲仙或仲宣、春亭,安徽泗州盱眙(今属江苏)人。生于嘉庆十八年,卒于光绪二年。道光二十四年以举人大挑知县分发南河,历任桃源、清河等县。咸丰二年署邳州知州。十年,任淮海道、徐州道、淮徐道,帮办江北团练及徐宿军务。十一年,授江宁布政使兼署漕运总督。同治二年补授漕运总督。五年十月调任闽浙总督,六年十二月迁四川总督,直至光绪二年卒。东南三大政,"曰漕,曰盐,曰河"。~①漕运、盐政和河工
吴棠与三次清河之危
作者:顾建娣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2011年卷) 年份:2012 期刊类型 :会议论文
描述:吴棠(1813~1876年)是晚清"中兴"时期一位重要的历史人物。他由举人大挑一等,掣签南河负责河工,更由知县升至漕运总督,一直在江北剿捻。其权力鼎盛时期,以漕运总督节制所有江北文、武各员及军务、地方一切事宜,江北粮台的筹饷以及饷项的支配都由其负责。在曾国藩、李鸿章因剿太平军和捻军而总督两江或巡抚江苏之时,吴棠一直掌控着江北淮、
吴棠和三次清河之危
作者:顾建娣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第十三届青年学术讨论会 年份:2011 期刊类型 :会议论文
描述:吴棠和三次清河之危
朱元璋的两通军令——兼论清人的烦琐考证
作者:承名世  来源:文物 年份:1976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元末农民战争  军令  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  朱元璋  高邮  罗士琳  江淮省  上海博物馆  无名氏  考证 
描述:朱元璋给徐达的两通军令手迹——《安丰令》和《高邮令》,是上海博物馆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期间整理藏品时发现的。朱元璋的这两通军令分别用两张白皮纸写成,拼接装裱成一个手卷,纵36.2、横74.4厘米。第一通军令,我们把它定名为《安丰令》,第一行有缺损;第二通定名为《高邮令》,中间部分个别字句也有残缺。但两通军令的整个内容都比较完整(图版柒)。在两通军令的后面,附有清人罗士琳写的《元无名氏书考》。考证者大搞烦琐哲学,旁征
汪道涵、万海峰、傅奎等“关于捐助高敬亭希望小学倡议书”
作者:暂无 来源:大江南北 年份:1998 期刊类型 :期刊
描述:汪道涵、万海峰、傅奎等“关于捐助高敬亭希望小学倡议书”
明光清史名人吴棠淮安公祠开馆
作者:暂无 来源:皖东晨刊 年份:2008 期刊类型 :报纸
描述:明光清史名人吴棠淮安公祠开馆晨刊讯9月22日,江苏淮安市隆重举行“吴公祠”开馆仪式,展现大运河历史文化底蕴和明光历史名人、晚清封疆大臣吴棠的风采。吴棠为明光市三界人,任官三十余年,历封疆大臣16年,是近代史上一位很有影响的疆臣,是皖东清史上唯一的封疆大臣,安徽清史上屈指可数的名人,是明光独有的人文资
圣旨到!今起去江都穿越明清 以“奉天承运”开头始于朱元璋
作者:王德蓉 陶敏  来源:扬州晚报 年份:2016 期刊类型 :报纸
描述:明正统七年六月二十五日圣旨圣旨真迹局部江都博物馆特别引进的《紫气东来圣旨驾到——徐州圣旨博物馆馆藏圣旨精品展》,将于6月22日-7月21日与公众正式见面。据悉,此次展览,展品尽显明清两代金碧辉煌的皇家风范,将让观众了解到明清诰、敕命圣旨发展的脉络,从一个特别的角度感悟明清宫廷文化。明清圣旨真迹今亮相
冬至,刘伯温请朱元璋吃豆腐为啥?因为他“一二白”
作者:暂无 来源:金陵晚报 年份:2011 期刊类型 :报纸
描述:题语昨天是冬至。老南京冬至的习俗有很多,现在已经简化为“烧包数九吃豆腐”。“烧包”在老南京人的说法里,就是烧一包一包的纸钱。此举意在祭奠先祖。而“数九”则是一个歌谣,由于天气寒冷,人们只能“屈指”度日,通过对于天气寒暖、物候以及人事物事的观察,创作了九九歌,广泛流传,以数九消寒。焦海洋绘冬至必吃的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