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22)
报纸(7)
按栏目分组
人物名家 (29)
按年份分组
2016(1)
2011(1)
2006(9)
2005(5)
2003(2)
2002(1)
2000(2)
1999(3)
1998(2)
1993(1)
按来源分组
台湾工作通讯(4)
台声(3)
统一论坛(2)
上海对台工作(1)
世界杂志(1)
中国新闻周刊(1)
瞭望(1)
老年世界(1)
党建文汇(下半月)(1)
了望(海外版)(1)
汪道涵:风范长存两岸
作者:晓菊  来源:党建文汇(下半月) 年份:2006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汪道涵  海峡两岸关系协会  两岸关系  汪辜会谈  辜振甫 
描述:汪辜戏缘2005年12月24日.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会长汪道涵逝世。此前一天,是台湾海基会董事长辜振甫先生逝世农历一周年忌日。1993年.两位老人在新加坡越过会议桌把手握在一起,由此开启影响深远的“汪辜
深切悼念汪道涵会长 促进两岸关系发展
作者:唐风  来源:台声 年份:2006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汪道涵  悼念  两岸关系  关系发展  会长 
描述:2005年12月24日上午7时许,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会长汪道涵不幸在上海逝世。消息传来,两岸同胞深为悲痛。沉痛悼念受中共中央委托,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家副主席曾庆红12月30日专程前往上海龙华殡仪馆
汪道涵:关键时刻适时出手
作者:严安林  来源:老年世界 年份:2006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社会政治人物  汪道涵  两岸关系  海协会会长  中国  人物传记  会长 
描述:付出全部精力和心血 汪道涵会长自1991年12月16日担任海协会会长起,为台海两岸关系的发展付出了他全部的精力和心血。[第一段]
汪道涵:温和而有力的改革者
作者:何亮亮  来源:中国新闻周刊 年份:2006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社会政治人物  汪道涵  两岸关系  中国  人物评价  改革者  人物传记 
描述:回顾汪道涵的一生,他对国家的贡献,不只限于两岸关系。1980年出任国家进出口管理委员会/投资管理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和党组副书记,及此后出任上海市市长,他为推动中国的对外开放和上海市的振兴发挥了重大的作用
汪道涵:两岸关系的卓越开拓者
作者:周瑞金  来源:世界杂志 年份:2006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开拓者  汪道涵  两岸关系  “九二共识”  卓越  汪辜会谈 
描述:汪老一生从事革命, 经历丰富,贡献良多。但他晚年担任海协会长14车间,致力于两岸事务而创造出的业绩,从“九二前密谈”到“九二共识”,从九三“汪辜会谈”到九八“汪辜会晤”,这应当是他一生最辉煌的成就,也是他留给两岸国人最出彩的华章。他对两岸人民的共同命运,有着深切的关怀与使命感,在人生最后岁月里,无私无我地奉献投入, 毫无个人的利益算计。其人品、气质、胸怀、意志, 其学养、历练、视野、风度,不但在同侪中卓然拔萃,在后来者中恐也难以超越。
汪辜会谈世纪绝唱 促统英杰佳话长存——深切悼念汪道涵先生
作者:冯利发  来源:统一论坛 年份:2006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汪道涵  华侨华人  海峡两岸  两岸关系  和平统一  关系发展  汪辜会谈 
描述:汪辜会谈世纪绝唱 促统英杰佳话长存——深切悼念汪道涵先生
汪道涵 智者远行
作者:暂无 来源:南方人物周刊 年份:2006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凤凰卫视  疑问  个人魅力  两岸对话  两岸关系  智者  上海市  汪辜会谈  半个世纪  历史性 
描述:2005年12月24日,海协会会长汪道涵在上海逝世,享年90岁。一年前,那位和他共同敲开两岸近半个世纪的冰封局面、开启两岸交流历史契机的老者已经先他而去。两位享有巨大威望的老人一年内相继辞世,在海内外引起巨大的情感震荡。他们所留下的空白,在两岸关系忽冷忽热的时刻,显得有些刺目。
儒者汪道涵
作者:李海鹏徐楠苏永通  来源:南方周末 年份:2006 期刊类型 :报纸 关键词: 白手套  江泽民  海峡两岸  两岸关系  新四军  儒者  台湾海峡  汪辜会谈  台海  李登辉 
描述:儒者之风2005年12月24日晨7时12分,九十高龄的汪道涵,在上海瑞金医院溘然睡去。5年前,汪老被确诊为胃癌,首次手术;3年前,妻子离世;去年年初,台海对岸的老友辜振甫驾鹤西去。一位老友说:“那以后他的精神明显不如以前了。”2005年冬,癌细胞终于在全身扩散,这位儒雅的老人,最后时日在上海市瑞金医
汪道涵:使者先行
作者:阵欢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年份:2006 期刊类型 :报纸 关键词: 密使  高层办公楼  吸引外资  两岸统一  两岸关系  江泽民  商业中心  改革开放  汪辜会谈  经济特区 
描述:正是汪道涵的不懈努力,使得两岸密使又分别在珠海、澳门、北京等地实现多次会晤,终于在1992年10月达成“九二共识”。“一汪浅水隔两岸,远道而来叙旧闲,同涵千悲万重救,国人痛悼汪道涵。”2005年12月30日上午10:00,在龙华殡仪馆外等待送汪道涵先生最后一程的人一直排到了门口,不少人都带来了挽联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