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98)
报纸(43)
图书(3)
会议论文(2)
新闻(1)
按栏目分组
山水风物 (119)
人物名家 (25)
(3)
按年份分组
2010(9)
2009(5)
2007(10)
2004(4)
1998(2)
1997(2)
1996(1)
1995(1)
1992(3)
1986(1)
按来源分组
安徽建筑(6)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3)
价值工程(2)
热带病与寄生虫病学(2)
青年科学(1)
安徽预防医学杂志(1)
中国民兵(1)
深圳特区报(1)
安徽卫生志通讯(1)
中国林业(1)
朱元璋做工程监理
作者:李开周  来源:深圳特区报 年份:2010 期刊类型 :报纸
描述:雨水一大,水势就涨。水势一涨,大桥就垮。从湖北武汉到河南栾川,从陕西宝鸡到吉林通化,一座座大桥轰然倒塌,桥上的行人和车辆在巨响声中纷纷落水。痛定思痛,大伙开始责骂贪官和奸商,责骂他们联手制造出来的豆腐渣工程。因为连傻子都知道,大桥之所以垮塌,主要不是雨大,而是建桥时过于偷工减料的缘故。不信你看赵州桥
朱元璋打击豆腐渣工程
作者:暂无 来源:内江日报 年份:2013 期刊类型 :报纸
描述:明朝有个祝枝山,能诗善画,博学多闻,跟唐伯虎、文征明、朱祯卿等人齐名,并称“江南四大才子”。祝枝山写了一本书,书名叫《西樵野记》,书里追述了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几件往事,都跟打击豆腐渣工程有关。祝枝
朱元璋怎样打击豆腐渣工程
作者:暂无 来源:北方法制报 年份:2014 期刊类型 :报纸
描述:明朝有个祝枝山,他写了一本书名叫《西樵野记》,书里追述了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几件往事,都跟打击豆腐渣工程有关。大明刚建国那会儿,百废待兴,皇宫要翻盖,学校要重建,城墙要加固,街道要拓宽,同时上马
朱元璋如何整治豆腐渣工程
作者:暂无 来源:周闻天下 年份:2014 期刊类型 :报纸
描述:明代祝枝山在《西樵野记》一书中,追述了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几件往事,都跟打击豆腐渣工程有关。祝枝山说,大明刚建国那会儿,百废待兴,皇宫要翻盖,学校要重建,城墙要加固,街道要拓宽,同时上马了很多工程。朱元璋怕底下人偷工减料,经常去现场监工,特别是修筑南京城墙的时候,他隔三差五去检查。检查时,他亲自拿着
朱元璋怎样打击豆腐渣工程
作者:暂无 来源:通辽日报 年份:2013 期刊类型 :报纸
描述:现存的南京城墙修筑于明朝,俗称明城墙。(资料图片)明朝有个祝枝山,能诗善画,博学多闻,跟唐伯虎、文征明、朱祯卿等人齐名,并称“江南四大才子”。这个祝枝山写了一本书,书名叫《西樵野记》,书里追述了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几件往事,都跟打击豆腐渣工程有关。祝枝山说,大明刚建国那会儿,百废待兴,皇宫要翻盖,学
朱元璋如何整治豆腐渣工程
作者:暂无 来源:赣西晚报 年份:2013 期刊类型 :报纸
描述:明朝有个祝枝山,能诗善画,博学多闻,跟唐伯虎、文徵明、朱祯卿等人齐名,并称“江南四大才子”。这个祝枝山写了一本书,书名叫《西樵野记》,书里追述了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几件往事,都跟打击豆腐渣工程有关
朱元璋如何整治豆腐渣工程
作者:李开周  来源:羊城晚报 年份:2013 期刊类型 :报纸
描述:1990年,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朱元璋金币明朝有个祝枝山,能诗善画,博学多闻,跟唐伯虎、文徵明、朱祯卿等人齐名,并称“江南四大才子”。这个祝枝山写了一本书,书名叫《西樵野记》,书里追述了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几件往事,都跟打击豆腐渣工程有关。祝枝山说,大明刚建国那会儿,百废待兴,皇宫要翻盖,学校要重建,
朱元璋如何整治豆腐渣工程
作者:暂无 来源:山西晚报 年份:2013 期刊类型 :报纸
描述:明代祝枝山在《西樵野记》一书中,追述了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几件往事,都跟打击豆腐渣工程有关。祝枝山说,大明刚建国那会儿,百废待兴,皇宫要翻盖,学校要重建,城墙要加固,街道要拓宽,同时上马了很多工程。朱元璋怕底下人偷工减料,经常去现场监工,特别是修筑南京城墙的时候,他隔三差五去检查。检查时,他亲自拿着
朱元璋怎样打击豆腐渣工程
作者:暂无 来源:半岛都市报 年份:2013 期刊类型 :报纸
描述:明朝有个祝枝山,能诗善画,博学多闻,跟唐伯虎、文征明、徐祯卿等人齐名,并称“江南四大才子”。这个祝枝山写了一本书,书名叫《西樵野记》,书里追述了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几件往事,都跟打击豆腐渣工程有关
朱元璋严打“豆腐渣”工程活埋吃回扣干部
作者:李开周  来源:广州日报 年份:2013 期刊类型 :报纸
描述:李开周房事如烟明朝有个祝枝山,能诗善画,博学多闻,跟唐伯虎、文征明、朱祯卿等人齐名,并称“江南四大才子”。这个祝枝山写了一本书,书名叫《西樵野记》,书里追述了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几件往事,都跟打击豆腐渣工程有关。祝枝山说,大明刚建国那会儿,百废待兴,同时上马了很多工程。朱元璋怕底下人偷工减料,经常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