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2773)
报纸(2244)
图书(368)
会议论文(113)
学位论文(31)
图片(4)
按栏目分组
人物名家 (5528)
画说明光 (1)
明光名人录 (1)
(1)
山水风物 (1)
(1)
按年份分组
2016(299)
2013(472)
2010(537)
2008(395)
2005(114)
2001(65)
2000(70)
1998(44)
1989(46)
1986(33)
按来源分组
紫禁城(20)
社区(6)
民间故事选刊秘闻(5)
党政论坛(3)
中学历史教学(3)
做人与处世(3)
收藏(2)
连环画报(2)
北方文学(1)
现代作家(1)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是明代朱元璋首创
作者:暂无 来源:济源日报 年份:2013 期刊类型 :报纸
描述:刘绍义在《广州日报》撰文指出,现在播放的宫廷电视连续剧,我们常常看到太监在宣读圣旨的时候,总拿“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开头。其实这句话到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时才有,而且也不是这样断句的。1368年
朱元璋屡遭日本羞辱却不敢出兵征服的真实原因
作者:暂无 来源:天水晚报 年份:2013 期刊类型 :报纸
描述:纵览中国历史,但凡一个大一统王朝初定,总是希望四夷宾服。明朝也不例外,朱元璋即位之初就派使臣下国书到日本,表达了两个意思:一是希望他们来朝贡,二是责令他们解决扰明倭寇问题。结果,国书送达后,日本不仅没来朝贡,反而砍了使者的脑袋。泱泱天朝大国被小小岛国羞辱,朱元璋恼羞成怒,扬言出兵,要征服日本。针对朱
“四菜一汤”标准来自明朝 朱元璋亲为官员定规矩
作者:暂无 来源:渭南日报 年份:2013 期刊类型 :报纸
描述:“四菜一汤”标准来自明朝朱元璋亲为官员定规矩朱元璋绝对是个铁腕皇帝,与历史上众多心狠手辣的皇帝相比,他都有过之而无不及。不过,倘要说他就靠这个“狠”字来经营他的大明江山那就错了,因为他柔的一手同样
朱元璋上得朝堂下得厨房是“酸梅汤”发明者
作者:暂无 来源:新晨报 年份:2013 期刊类型 :报纸
描述:提起朱元璋,人们肯定首先会想到他是大明王朝的缔造者。其实,这位明太祖不仅上得朝堂,而且还下得厨房。如今,我们身边的许多饮食都与这位皇帝有关。朱元璋出身布衣,小时候生活非常贫苦,被迫出家当了和尚。有
朱元璋吃过的次坞打面欲与兰州拉面试比拼
作者:暂无 来源:杭州日报 年份:2013 期刊类型 :报纸
描述:,相传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带兵打仗时就曾吃过此面,赞不绝口。相对于别的面条而言,诸暨的招牌美食次坞打面更有嚼
朱元璋的治人奇招:让有洁癖的大画家受粪桶刑
作者:暂无 来源:宿迁晚报 年份:2013 期刊类型 :报纸
描述:明初的官员不好做,衣食住行都有严格标准,对于贪官,朱元璋从不手软。当时有一系列酷刑,譬如剥人皮,洗刷人肉,抽肠,阉割……当时,只要达到一定的级别,官员们就可以住上标准房。朱元璋这么做,就是想让文武官员们,住上适当的住宅,有舒适的环境,好好当官,不使坏。住了皇帝的房子,拿了皇家的钱,官员们就得认真工作
朱元璋没文化用口语写圣旨称对倭寇“杀了再说”
作者:暂无 来源:奉化日报 年份:2013 期刊类型 :报纸
描述:朱元璋是农民出身,而且是贫下中农,小时候朱元璋给地主放牛,根本无法读书,他的人生第一堂课基本就是苦难和凄惨。那时候大家都叫他“朱重八”,整天跟在老牛的屁股后头抢着捡粪蛋,就连如此情形也没坚持几年,没多久,他家那里干旱得连蛤蟆也死了,遭遇了大灾之后,又来了严重的瘟疫,这次他的父、母、兄、姐先后病逝,如
朱元璋出怪招管理官员对有洁癖画家施粪桶刑
作者:胡玉梅  来源:临汾日报晚报版 年份:2013 期刊类型 :报纸
描述:泥腿子皇帝朱元璋,在南京好不容易坐定江山。为了守住江山,他想出了一系列招数来管理官员们,还培养了一支“皇家秘密警察部队”――锦衣卫。日前,明史专家马渭源作客《市民学堂》时感慨:明初的官员不好做,衣食住行都有严格标准,对于贪官,朱元璋从不手软。当时有一系列酷刑,譬如剥人皮、洗刷人肉、抽肠、阉割……最倒
“四菜一汤”标准来自明朝 朱元璋亲为官员定规矩
作者:暂无 来源:邢台日报 年份:2013 期刊类型 :报纸
描述:朱元璋是个铁腕皇帝,与历史上众多心狠手辣的皇帝相比,他都有过之而无不及。不过,倘要说他就靠这个“狠”字来经营他的大明江山那就错了,因为他柔的一手同样也很了不起。四菜一汤设宴劝诫由于长年的战乱和灾荒,明王朝建立时,百姓生活到了困苦不堪的地步。而一大帮追随他出生入死南征北战的功臣们,自然会尽情享乐一下,
朱元璋尽服霭翠辈永乐帝诏建贵州省
作者:暂无 来源:贵州都市报 年份:2013 期刊类型 :报纸
描述:4月15日,是苏村乡一年一度的古庙会,廉政大戏《朱元璋斩婿》在这里精彩上演。该乡通过廉政戏会演、廉政文化墙进农村等方式,将廉政文化理念潜移默化地渗透到群众生活中。杨蓓蓓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