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130)
报纸(36)
学位论文(7)
会议论文(6)
图书(3)
按栏目分组
人物名家 (158)
山水风物 (17)
(3)
(2)
(2)
按年份分组
2017(1)
2016(15)
2015(15)
2012(6)
2011(22)
2009(17)
2007(5)
2002(3)
2000(7)
1995(6)
按来源分组
文史月刊(3)
资治文摘(1)
炎黄春秋(1)
兰州学刊(1)
传奇故事(百家讲坛下旬)(1)
闽南风(1)
南国博览(1)
人民之友(1)
知音励志(1)
中国人大(1)
朱元璋边、黔思想的启示
作者:张同生  来源:纪念贵州建省590周年学术讨论会 年份:2004 期刊类型 :会议论文
描述:讨论贵州建省的问题,不能不涉及对朱元璋在历史上的功过的评价。朱元璋称帝以后,对帮助他推翻元朝建立明朝的功臣,猜疑心越来越重。为了防止这些功臣谋反、稳住皇帝宝座,他设立一个叫“锦衣卫”的特务机构,专门侦察和监视大臣们的活动并向他报告。如果他怀疑谁有什么不轨行为,就立即打入监牢,甚至满门抄斩,还要追究同党,全部扫灭。他的这一重大过错被其后继者所继承,并与被强化的宦官权力相结合,构成了明朝中期以后朝纲不
“致在于善俗,善俗本于教化”——小议朱元璋开国
作者:张中政  来源:第六届明史国际学术讨论会 年份:1995 期刊类型 :会议论文
描述:“以史为鉴”。藉历史活动的评述来阐发自已的政治信念,达到警世和垂教后人的目的,是自孔子以降,在史学领域里形成的优良传统之一。《春秋》、《史记》和后来的《资治通鉴》等许多的史学名著,寓论于史,准古酌今,正名复礼,用端正“名分”的道德内涵,以匡正人们不符合礼制的思想行为,来调整和巩固封建等级社会的秩序。这些或许可以说就是孔子、司马迁等伟大史家的“经世致用”史观的直接体现吧!这种史观,无疑使历史对现实具有批判的意义,所谓“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就是指既可以批判,也可以变革。没有对不合理现实的批判,没有爱憎分明的
论朱元璋的礼法兼用与重典
作者:朱亚非  来源:朱元璋暨凤阳帝乡文化学术讨论会 年份:2009 期刊类型 :会议论文
描述:凡研究朱元璋之治国举措者,无不认为其严厉刑罚、重典是一鲜明特色,但对其礼乐教化论及较少。实际上,朱元璋是将法制和礼教有机结合在一起加以使用的,并且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一朱元璋在反元起兵、攻克南京
朱元璋推行重典政策的原因与条件
作者:罗冬阳 赵毅  来源:第六届明史国际学术讨论会 年份:1995 期刊类型 :会议论文
描述:一洪武时期,朱元璋吏治政策的显著特征就是重典。这是从两个意义上说的:一“是因为当时所颁行的用以约束官吏的法律,基本上都属于重刑政策”;二是律外用刑。重典政策产生的背景,史家认为是惩元季吏治的纵弛。如《明史》卷一百四十《赞》云:“明太祖惩元季吏治纵弛,民生凋敝,重绳,置之严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