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朱元璋黔思想的启示
作者:张同生  来源:纪念贵州建省590周年学术讨论会 年份:2004 期刊类型 :会议论文
描述:讨论贵州建省的问题,不能不涉及对朱元璋在历史上的功过的评价。朱元璋称帝以后,对帮助他推翻元朝建立明朝的功臣,猜疑心越来越重。为了防止这些功臣谋反、稳住皇帝宝座,他设立一个叫“锦衣卫”的特务机构,专门侦察和监视大臣们的活动并向他报告。如果他怀疑谁有什么不轨行为,就立即打入监牢,甚至满门抄斩,还要追究同党,全部扫灭。他的这一重大过错被其后继者所继承,并与被强化的宦官权力相结合,构成了明朝中期以后朝纲不
朱元璋振兴明朝的理论构想及其施政方略
作者:吴量恺  来源:第九届国际明史学术讨论会 年份:2002 期刊类型 :会议论文
描述:一明初的经济形势。当时的经济形势正处于崩溃的边缘,元朝末年经过战火多年的破坏,天灾人祸的侵袭,至洪武元年(1368)明朝建立的前后,到处保留着战争的伤痕,疮痍满目,家园残破,民不聊生,北方、南方的农村经济都遭受到严重破坏,农业几乎无法进行再生产了:第一,土地荒芜,农业衰颓。田土是农业经济的根本,熟田变为荒田,意味着农业经济的衰败。这时在黄河以北的大片土地上,到处是废墟,到处是荒田。就陕西府谷
“致在于善俗,善俗本于教化”——小议朱元璋开国
作者:张中政  来源:第六届明史国际学术讨论会 年份:1995 期刊类型 :会议论文
描述:“以史为鉴”。藉历史活动的评述来阐发自已的政治信念,达到警世和垂教后人的目的,是自孔子以降,在史学领域里形成的优良传统之一。《春秋》、《史记》和后来的《资治通鉴》等许多的史学名著,寓论于史,准古酌今,正名复礼,用端正“名分”的道德内涵,以匡正人们不符合礼制的思想行为,来调整和巩固封建等级社会的秩序。这些或许可以说就是孔子、司马迁等伟大史家的“经世致用”史观的直接体现吧!这种史观,无疑使历史对现实具有批判的意义,所谓“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就是指既可以批判,也可以变革。没有对不合理现实的批判,没有爱憎分明的
明太祖朱元璋社会理想、治国方略及治国实践论纲
作者:张显清  年份:2007 期刊类型 :会议论文
描述:明太祖朱元璋是暴君,还是圣王?这是至今一直争论不休的问题。要回答这一悬疑,需要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对其社会理想、治国方略及治国实践作实事求是地考察和科学说明。明太祖继承发展儒家、法家和道家、佛教学说,并保留某些农民思想意识、情感和要求,
明太祖朱元璋社会理想、治国方略及治国实践论纲
作者:张显清  来源:第十二届明史国际学术研讨会 年份:2007 期刊类型 :会议论文 关键词: 朱元璋  社会理想  治国方略 
描述:明太祖朱元璋是暴君,还是圣王?这是至今仍争论不休的问题。要回答这一悬疑,需要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对朱元璋社会理想、治国方略及治国实践作实事求是的考察和科学说明。明太祖继承发展儒家、法家和道家、佛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