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朱元璋与明代之肇基
作者:陈福坡  来源:第六届明史国际学术讨论会 年份:1995 期刊类型 :会议论文
描述:一前言朱元璋幼称八重、初名兴宗,后改元璋、字国瑞,又名元龙,是濠州钟离(今安徽凤阳东)人。生于元天历元年(1328)九月十八日, 幼年孤苦无依,入寺为僧,乞讨三载后,走投郭子兴参加红巾军反元大起义,开始了政治的生涯。后又别图发展,渡江取金陵于元至
朱元璋与明代文化(提要)
作者:陈梧桐  来源:第十届明史国际学术讨论会 年份:2004 期刊类型 :会议论文
描述:作为明朝的开国皇帝,明太祖朱元璋一生的活动,对明代文化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明朝建立后,朱元璋在经济上实行休养生息政策,促进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从而为明中后期农业和手工业的进一步发展、商品经济的繁荣
朱元璋对明代冕服制度的影响
作者:赵联赏  来源:朱元璋暨凤阳帝乡文化学术讨论会 年份:2009 期刊类型 :会议论文
描述:朱元璋是历史上传奇皇帝之一,虽然出身微贫,文化有限,但他勤奋好学,颇具治理国家的智慧天赋。他深知礼制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传统文化核心,在统治国家中可以发挥巨大作用,指出"礼者,国之防范人道之纪纲,朝廷所当先务,不可一日无也。"~①服饰作为封建国家政治礼仪制度的直接外化标志,在管理国家的过程中有着其他制度表现形式无法替代的特殊功能。它既是艺术,又是文化,更是规范人们行为举止的有限工具,因此,
朱元璋与明代荒政制度建设
作者:周致元  来源:朱元璋暨凤阳帝乡文化学术讨论会 年份:2009 期刊类型 :会议论文
描述:明中期重臣马文升说:"太祖高皇帝所存者,仁民之心;所发者,恤民之政。凡遇水旱灾伤,百姓阙食,必蠲免税粮,复加赈济。虽丰收之年,犹度仓廪有余,去处量为减免。是以民皆家给人足而无冻馁之忧。"~①这段话虽含有溢美的成分,但对朱元璋救荒思想和措施的总结倒不失简洁明了。《明史·太祖本纪》中有一段史事很值得注意:至正四年,旱蝗,大饥疫。太祖时年十七,父母兄弟相继殁,贫不能克葬。里人刘继祖与之地,乃克葬,
明代以来朱元璋出生地“二说”始末考述
作者:夏玉润  来源:朱元璋暨凤阳帝乡文化学术讨论会 年份:2009 期刊类型 :会议论文
描述:明代以来,朱元璋出生地有二说:"凤阳说"、"盱眙说"。其实,朱元璋在世时仅有"凤阳说",他去世后"盱眙说"才开始出现,到了嘉靖、万历年间,"盱眙说"在泗州盱眙官员们的不断编造下才正式成型。而当今一些
朱元璋与明代前期淮河流域社会经济的开发
作者:卞利  来源:第六届明史国际学术讨论会 年份:1995 期刊类型 :会议论文
描述:淮河流域地处黄河与长江两大流域之间,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淮河流域无论在社会经济,还是在军事政治方面,都曾经发挥过巨大的作用。两宋以前,这里曾经是重要的经济区和繁华的水陆交通要道,其经济和所谓“江淮富庶,冠于全国。唐人据之以维持三百年之统治,故唐以前即有‘江淮稻梁肥’之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