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379)
报纸(13)
图书(9)
会议论文(8)
新闻(5)
学位论文(2)
按栏目分组
山水风物 (382)
(13)
(10)
(5)
人物名家 (3)
(2)
(1)
按年份分组
2015(25)
2014(22)
2011(29)
2010(22)
2008(32)
2007(26)
2006(11)
2005(19)
2000(6)
1999(6)
按来源分组
农技服务(18)
科学养鱼(6)
内陆水产(6)
渔业致富指南(5)
安徽农业(5)
当代畜牧(3)
中国南方十六省(市、区)水产学会渔业学术论坛第二十六次学术交流大会(2)
安徽科技(2)
水产养殖(1)
华夏星火(1)
甜叶菊栽培技术
作者:潘民强  来源:新疆农垦科技 年份:2011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甜叶菊  奇台  农场  人民生活水平  保健意识  需求量  农六师  移栽  采收  栽培技术措施 
描述:随着近几年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保健意识的增强,市场对甜叶菊的需求量不断增加。农六师奇台农场在师党委的领导下引进并种植甜叶菊,经过多年的试验与推广,形成了一套适合本地区的甜叶菊栽培技术措施。
甜叶菊栽培技术
作者:郑东敏  来源:河北农业 年份:2011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甜菊  冠毛  栽培技术  开花授粉  基部  压条繁殖  播种量  叶对生  筒状  总苞片 
描述:甜叶菊别名甜菊、糖草、甜草,为菊科草本植物,株高0.8-1.3米;根梢肥大,50一60条,长可达25厘米;茎直立,基部梢木质化,上部柔嫩,密生短茸毛;叶对生或茎上部互生,边缘有浅锯齿,两面着生短茸毛,叶脉为三出叶脉;花为头状花序,总苞筒状,总苞片5-6层,边等长,花托平坦,花冠基部浅紫红色或白色,上部白色;种子属瘦果,稍扁,褐色,具冠毛,种子没有休眠期。甜叶菊全株都有甜味,以叶片最甜。它有提高血糖、降低血压、促进新陈代谢的作用。
甜叶菊栽培技术
作者:郭桂玉  来源:现代化农业 年份:2011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甜菊  草本植物  甜叶菊  栽培技术  寒地  天然甜味剂  叶片  采收  土壤  多年生 
描述:甜叶菊是一种多年生菊科草本植物,别名甜菊、糖草、甜草。甜菊全株都有甜味,以叶片最甜。叶片中含有菊糖甙,其甜度为蔗糖的150300倍,是一种极好的天然甜味剂。近几年,由于农业产业结构
甜叶菊栽培技术
作者:宋宏国 王国民 邓俊宝 孙冰 倪继斌  来源:吉林农业 年份:2010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甜叶菊  栽培技术 
描述:甜叶菊的栽培技术加工企业及用途,从育苗、苗田管理、移栽大田管理收获。
甜叶菊栽培技术
作者:暂无 来源:吉林农业·C版 年份:2010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甜叶菊  栽培技术 
描述:甜叶菊的栽培技术加工企业及用途,从育苗、苗田管理、移栽大田管理收获。
甜叶菊栽培技术
作者:白志敏  来源:河北农业 年份:2007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甜叶菊  根系生长发育  技术  春栽  药用作物  栽培方式  育苗移栽  平均气温 
描述:甜叶菊为一种新兴糖料和药用作物,栽培方式以育苗移栽最为常见。一般春栽在当地平均气温稳定在12-15℃时开始移栽,夏栽宜早不宜晚,移栽前50-70天育苗移栽,理想苗为真叶5-7对,苗高10-15厘米,根系生长发育良好的幼苗。一、整地施肥甜叶菊为一种训化栽培不久的作物,对肥
甜叶菊的栽培技术
作者:王客友  来源:农村百事通 年份:2006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整地  腐殖质  甜叶菊  过磷酸钙  平方米  栽培技术  土壤pH值  翻耕  选地  连作 
描述:一、选地、整地甜叶菊对土壤要求不严,但以疏松肥沃含腐殖质较多的土壤为好。甜叶菊不适合连作,土壤pH值小于5.5或大于7.9的土壤也不适合种植。栽培甜叶菊的地块要进行秋耕,翻耕的深浅对产量有一定的影响,以深耕20厘米为好,翻耕时第667平方米(1亩)用过磷酸钙50公斤作基肥。
长江水系和辽河水系网围养殖中华绒螯蟹生长性能的比较
作者:李应森 李思发 徐广友 凌武海  来源:上海水产大学学报 年份:2000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长江  中华绒螯蟹  辽河  生长性能  网围养殖 
描述:本文报道了长江水系和辽河水系中华绒螯蟹在安徽省女山湖围网区的生长性能的研究结果.(1)两水系河蟹的生长速率各月略有差异,长江蟹3月-7月生长速度稍低于辽河蟹,但差异不显著(P>0.05);8月-10
简述现代林业育苗技术与管理
作者:孙永乐  来源:科学种养 年份:2016 期刊类型 :期刊
描述:林业资源对于我国经济的发展以及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的维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要想进行现代化人工造林,就要转变传统的育苗栽培管理理念,采取科学的育苗技术与管理理念,从而大大提高经济林的发展速度,实现我国林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