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2773)
报纸(2244)
图书(368)
会议论文(113)
学位论文(31)
图片(4)
按栏目分组
人物名家 (5528)
画说明光 (1)
明光名人录 (1)
(1)
山水风物 (1)
(1)
按年份分组
2016(299)
2013(472)
2010(537)
2008(395)
2005(114)
2001(65)
2000(70)
1998(44)
1989(46)
1986(33)
按来源分组
紫禁城(20)
社区(6)
民间故事选刊秘闻(5)
党政论坛(3)
中学历史教学(3)
做人与处世(3)
收藏(2)
连环画报(2)
北方文学(1)
现代作家(1)
朱元璋政权的战时妇女政策:“完聚”“给配”与“寡妇营”
作者:杜洪涛  来源:晋阳学刊 年份:2013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战时  朱元璋  政权  刘基  引文  元明之际  妇女政策  寡妇  明王朝  保护 
描述:朱元璋战时妇女政策主要有以下几点:保护有夫之妇;实行“给配妇女”政策,设立寡妇营.朱元璋的战时妇女政策并未摆脱时代局限性,但这些政策的施行,对大明王朝的创立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草根皇帝”朱元璋教育思想观下的明代教育
作者:杜青  来源:兰台世界 年份:2013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朱元璋  学校制度  明代教育  教育思想 
描述:草根皇帝朱元璋虽然在马上取得了天下,但他构建了明代教育体制的整体框架,为明代教育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文章阐述了朱元璋的教育思想及其教育思想的实践步骤,以期为科教兴国战略提供些许参考和借鉴.
明初朱元璋重典治吏思想特点及其得失评价
作者:王巧慧  来源:兰台世界(下旬) 年份:2013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明初  朱元璋  重典治吏  官吏 
描述:本文对明初重典治吏制度的内涵、实施历史背景、原则、特征、措施、积极的意义以及自身的局限性进行了综合分析和探讨,对我国目前的防腐倡廉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明朝朱元璋海禁政策对对外贸易的影响考证
作者:彭晔  来源:兰台世界(下旬) 年份:2013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朱元璋  海禁政策  对外贸易  影响 
描述:十四世纪时期明太祖朱元璋开展了一系列的海禁运动,简称为明朝海禁.洪武年间,明太祖朱元璋为了防止沿海军阀余党的叛乱以及海盗滋事,下令实施海禁.
朱元璋屡遭日本羞辱却不敢出兵的原因
作者:暂无 来源:商务时报 年份:2013 期刊类型 :期刊
描述:朱元璋屡遭日本羞辱却不敢出兵的原因
明初朱元璋重典治吏思想特点及其得失评价
作者:王巧慧  来源:兰台世界 年份:2013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明初  朱元璋  重典治吏  官吏 
描述:本文对明初重典治吏制度的内涵、实施历史背景、原则、特征、措施、积极的意义以及自身的局限性进行了综合分析和探讨,对我国目前的防腐倡廉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浅谈对待历史的态度与分析历史的方法:从“朱元璋老是不放心”说起
作者:高怀举  来源:历史教学(中学版) 年份:2013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方法  历史教学  态度 
描述:笔者曾听一位教师上《明朝君权的加强》一课。教师讲,朱元璋做了皇帝以后担心江山保不住,他不放心,于是废丞相。接下来的每目内容授课者都以此过渡:朱元璋还不放心,于是设锦衣卫;朱元璋仍然不放心,于是八股取
朱元璋后期诗作对明朝诗坛的影响
作者:邹祖尧  来源:学术界 年份:2012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朱元璋  诗歌  明朝诗坛  后期诗作 
描述:朱元璋的诗歌创作可以登基为界,分为前期和后期两个阶段。前期诗作,粗豪霸气,威风凛凛,直有干云之势;后期诗作,雍容雅致,功利实用,几无风格可言。在朱元璋看来,大明诗歌应该成为与大明开国气象相契
朱元璋为反贪发明大写汉字数字
作者:本刊辑部  来源:四川党的建设(农村版) 年份:2012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政权建立  朱元璋  发明  反贪  地方财政  汉字数字  大写  布政使 
描述:朱元璋为了反腐极力主张“刑乱世,用重典”。大明政权建立之初规定:每年全国各布政使司、府、州、县,都要派计吏到户部呈报地方财政的收支账目及钱粮数。各级政府之间及与户部之间的数字,必须完全相符。稍有差错
一出生就命运多舛 朱元璋的遗憾与勉强
作者:喻晓 陈星丞  来源:东方养生 年份:2012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元朝  城墙  朱元璋  元顺帝  金陵  应天府  皇宫  明清  宫殿  南京 
描述:作为"四大火炉"之一,金陵之夏的酷热无法用普通的词汇来表达。对于久居北方的笔者来说,几次南京夏日之旅的回忆几乎只有汗流浃背。不过比起气温来,此间旅游市场的火热程度显然更高一些。每年暑假期间,秦淮河畔、夫子庙中、中山陵前,人山人海,热门非凡。那么多人来旅游,当然是冲着"六朝古都"的名头来的。笔者当年初次到南京时,倒并不是很急切地想去钟山去谒太祖和孙先生的陵,也没有直奔洪秀全、曾国藩和蒋中正都享用过的官邸。据说,旅游者抱着见识不同的他处之初衷离开家乡,在旅途中却是一直在他处寻找与家乡的相似。作为一个北京人,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