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8)
按栏目分组
山水风物 (8)
按年份分组
2009(1)
2008(1)
2005(3)
2004(1)
2003(2)
按来源分组
四川林业科技(2)
安徽林业科技(2)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1)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1)
中国生物防治杂志(1)
安徽林业(1)
明光市松材线虫病治理及成效
作者:费汪知 杜永部  来源:安徽林业 年份:2008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松材线虫病  危害情况  东北部  松林  治理  明光市  森林覆盖率  训练中心 
描述:明光市自1988年首次发现松材线虫病以来,在松材线虫病治理过程中采取了有效治理,克服了重重困难,取得了一些经验和成效,现简介如下:
高效灭百可防治越冬代马尾松毛虫试验
作者:费汪知  来源:安徽林业科技 年份:2003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马尾松毛虫  灭百可  防治  越冬代  松树 
描述:马尾松毛虫 Dendrolimus pumctatua(walker)是我国松树的重要害虫,发生范围广,危害重。在重复使用常规药剂进行的化学防治中,松毛虫抗药性不断提高,造成用药量和施药次数逐年递增。因此,筛选新药和施药方法十分重要。2002年4月我们使用美国氰胺公司生产的10%高效灭百可乳油进行了喷烟防治越冬代马尾松毛虫试验。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明光市松材线虫病治理对策
作者:杜永部  来源:安徽林业科技 年份:2005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松材线虫病  疫木  治理对策  安全利用  松木  首次发现  地方政府  松褐天牛  利用途径  种群密度 
描述:松材线虫病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Steiner &Bulbrer)Nickle是松树的毁灭性病害,我市于1988年在原卞庄乡首次发现该病,至今先后有1185.9hm~2松林发病,累计枯死松树60余万株,经济损失上亿元。尤其在2003年省政府将我市划定为松材线虫病疫区后,我市松木生产和销售大受影响,损失无法
果树病虫害的生物防治
作者:杜永部  来源:四川林业科技 年份:2005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病虫害  果树  生物防治 
描述:本文论述了果树病虫害生物防治的重要意义、基本方法,提出了一些主要树病虫害实用的生物防治方法和措施,能够有效指导果树病虫害的无公害防治。
接种式施放白僵菌防治马尾松毛虫技术方案的灰色决策
作者:丁德贵 樊美珍 李增智 杜永部  来源:中国生物防治杂志 年份:2005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灰色决策  球孢白僵菌  接种式放菌 
描述:以生物多样性指数、马尾松毛虫虫口密度和成本投入作为指标,用灰色决策理论对不同放菌量和不同放菌频度的12种接种式放菌方案作局势决策,以确定最佳放菌方案.结果表明:放菌量为37.5g/hm2,放菌频度为一年一次的放菌方式最佳.
几种物质对松材线虫的作用
作者:谈家金 冯志新 杜永部  来源:四川林业科技 年份:2003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阿维菌素  狼牙刺  松材线虫  氯化钙  米乐尔  氯化铵 
描述:松材线虫病是松树的一种毁灭性病害。本文选用了几种物质 ,采用浸泡生测法和棉球生测法测定了其对松材线虫的作用。结果表明 ,阿维菌素对松材线虫的杀线活性较强 ,米乐尔次之 ,狼牙刺种子粗提物和氯化铵的杀线活性均较弱 ,氯化钙则无杀线活性。阿维菌素和米乐尔对松材线虫繁殖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狼牙刺种子粗提物的抑制作用较弱 ,氯化铵无抑制作用 ,而氯化钙对松材线虫的繁殖具有促进作用
蜡蚧轮枝孢酯酶同工酶活性与菌株毒力相关性研究
作者:孟艳琼 丁德贵 杜永部 李增智 樊美珍  来源: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年份:2004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桃蚜  毒力  酯酶同工酶  蜡蚧轮枝孢 
描述:研究蜡蚧轮枝孢不同菌株酯酶同工酶的产生水平与其对桃蚜毒力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菌株间产酶水平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显著性,而且产酶水平的高低与其对桃蚜若虫毒力的变化表现出了明显的线性相关性,其中靠近阳极的主酶带与菌株毒力密切相关.
几种松树挥发物对松材线虫行为的影响
作者:谈家金 郝德君 潘玉雯 瞿红叶 樊斌琦 叶建仁 杜永部  来源: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年份:2009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松材线虫  挥发物  行为  松树 
描述:通过室内生测的方法,研究了几种主要的松树挥发物对松材线虫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α-异松油烯、β-水芹烯、β-蒎烯抑制松材线虫繁殖,其中α-异松油烯、β-水芹烯抑制力较强,β-蒎烯抑制力较弱,而β-月桂烯、反式-石竹烯、莰烯、异长叶烯和α-蒎烯对线虫繁殖没有影响。β-水芹烯和莰烯具有杀松材线虫活性,β-蒎烯和β-月桂烯增强松材线虫活力,而异长叶烯、α-蒎烯、反式-石竹烯对线虫存活没有影响。β-蒎烯、反式-石竹烯、异长叶烯、莰烯对松材线虫具引诱作用,其中β-蒎烯引诱力最强,反式-石竹烯次之,异长叶烯、莰烯引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