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赣榆(青口)方言见组细音声母变化的探讨
作者:苏晓青 吴继光 王珏 耿超英  来源: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5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老派  宋庄  赣榆县  语音变化  声母  发音  语音差异  方言调查  年龄层次  语音系统 
描述:壹引言 1.1赣榆县位于江苏省东北角,现隶属于连云港市。县人民政府驻青口镇。青口地处赣榆县的中部偏东,东与城东乡接壤,南、西分别与宋庄乡、城南乡相连,北邻赣马乡,下辖八个街道(镇内),九个行政村,人口三万三千余人,总面积十一平方公里,自1945年起,成为全县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 1.2 1961年,蒋希文先生发表了《赣榆方言的声母》(《中国语文》1961年9月号,第25-29页),对赣榆(青口)方言的声母及语音系统作了较详细的描写。1983年,岩田礼先生发表了《赣榆·青口方言声母近几十年的语音变化》(
论修辞格的心理基础
作者:吴继光  来源: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5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修辞格  客观基础  语言信号  大脑皮层  心理活动规律  心理活动过程  修辞方式  言语交际  修辞现象  心理基础 
描述:修辞,是介于语言和文学之间的一种边缘社会现象。修辞现象的产生、存在和发展,是复杂的,多因性的。它除了有客观基础之外,还有着心理基础。修辞的首要目的,就是使语言的表达准确鲜明生动。而言语交际的过程,基本上可归结为交际双方的心理活动过程。这就要求交际者自觉或不自觉地利用人类心理活动的某些规律,来提高语言信息的传递效率。因此,一些常见的修辞方式,总是要在某一方面符合人类的心理活动规律,这就是人们所谓的有“心理基础”。我们拟就此作一粗浅探讨。修辞的心理基础包括很多方面,限于篇幅,本文只能择其要者述之。
The Distribution and Association of Endomycorrhizal Fungi in Bamboo Forest (Phyllostachys pubescens Mazel) of Chi-Tou Area in Taiwan I. A. Preliminary Investigation on Endomycorrhizae in Bamboo Forest
作者:吴继光 陈瑞青  来源:Transactions of the Mycological Society of Republic of China 年份:1985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Urticaceae  vesicular  mycorrhiza  Polygonaceae  Phyllostachys  Taiwan  flora  pubescens  arbuscular 
描述:在孟宗竹林內的34種地被植物(分屬21科)中,有28種可形成囊叢枝內生菌根,其中被認爲不易形成囊叢枝內生菌根的蓼科(Polygonaceel)和蕁麻科(Urticaceel),各有水蓼(Polygonum hydropiper),戟葉蓼(Polygonum thunbergii)及糯米團(Gonostegia hirta)被囊全枝內生菌根菌感染。 在根圈土壤中,有14種囊叢枝內生菌根菌被分離鑑定且其中7種,爲台灣新紀錄種,包括兩種新種。 孟宗竹根部可被具有隔板及垂直分枝的真菌感染,但不形成囊叢枝內生菌根。
微机在炮口测速雷达中的应用
作者:孙一平 吴继光  来源:全国微型计算机应用1985年学术交流会 年份:1985 期刊类型 :会议论文
描述:微机在炮口测速雷达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