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离子束辐照甜叶菊种子的当代生物学效应
作者:苏婷婷 杨婷婷 纪国宏 项兴佳 陈学涛 王钰 吴跃进  来源:核技术 年份:2010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发芽率  甜叶菊  离子束处理  发芽势 
描述:本文用20keVN+离子束处理甜叶菊种子,注量分别为100×2500、400×2500和1000×2500N+/cm2,研究不同注量下甜叶菊种子发芽势以及发芽率的变化情况,并分析各处理组间差异。经统计分析,不同注量的甜叶菊种子发芽势和发芽率在α=0.05水平上差异显著。结果表明,随注量增大,发芽势和发芽率均呈先升后降趋势;注量为400×2500N+/cm2时,发芽势和发芽率达最高。
离子束辐照甜叶菊种子当代生物学效应和育种研究
作者:王钰 苏婷婷 杨婷婷 吴跃进  来源:第九届全国辐射与环境生物物理学术交流会 年份:2011 期刊类型 :会议论文 关键词: 甜叶菊  当代效应  离子束 
描述:本文针对甜叶菊种子发芽率低(25%以下)的问题,用20 keV N+离子束处理甜叶菊种子,4个剂量辐照研究不同注量下甜叶菊种子发芽势以及发芽率的变化情况,并分析各处理组间差异.经统计分析,不同注量的甜叶菊种子发芽势和发芽率在α=0.05水平上差异显著.结果表明,离子束辐照甜叶菊干种子可影响当代的发芽势和发芽率,随注量增大,发芽势和发芽率均呈先升后降趋势;这种变化可能与离子束对甜叶菊种子表面的溅射刻蚀作用有关,在离子刻蚀作用下种子表面的通透性改变,萌发过程中吸水透气性变强,提高了种子的发芽势和发芽率,随着注
低能N+离子束辐照甜叶菊种子的当代效应研究
作者:闵笛 陈达伟 苏婷婷 汤其坤 王钰  来源:生物学杂志 年份:2013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甜叶菊  低能N+离子束  辐照 
描述:用不同剂量低能N+离子注入甜叶菊种子后,观察并记录种子发芽率、幼苗和移栽植株性状及糖苷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低剂量的氮离子束能促进甜叶菊发芽,高剂量则抑制其发芽;随着辐照剂量的增高,移栽植株株高、糖苷含量等主要指标出现了先下降后升高的"马鞍型"曲线;经辐照后出现了植株高、叶片多、叶面积大、糖苷含量高的有益变异,为进一步品种选育和诱变机理研究奠定基础。
近红外光谱法直接检测甜叶菊叶片甜菊糖苷模型建立
作者:汤其坤 王钰 吴跃进 闵笛 陈达伟 胡同华  来源: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年份:2014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偏最小二乘算法  甜菊苷  甜叶菊  近红外漫反射光谱  莱鲍迪苷A 
描述:使用近红外光谱技术直接扫描甜叶菊干叶片,建立了甜菊苷(stevioside,ST)和莱鲍迪苷A(rebaudioside A,RA)的检测模型。对甜菊苷含量在0.27%~1.40%,莱鲍迪苷A含量在0.61%~3.98%范围内的不同品种的甜叶菊干叶片进行了近红外光谱扫描,共扫描了105份。采用偏最小二乘法建立甜菊糖苷的检测模型,比较了减去一条直线、多元散射校正、一阶导数和二阶导数等不同的光谱预处理方法对模型的影响。结果显示减去一条直线的数据预处理方法为ST的最优建模方法。ST校正集相关系数为0.986,校
明菊1号选育·特征特性·高产栽培技术
作者:尤谨慎 闵笛 陈达伟 王钰 李新耀 苏婷婷 汤其坤  来源:安徽农业科学 年份:2013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明菊1号  甜叶菊  栽培措施 
描述:[目的]介绍高产、高糖苷含量的甜叶菊(Stevia rebaudiana Bertoni)新品种明菊1号.[方法]对高糖苷含量甜叶菊新品种明菊1号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产量表现及栽培技术要点进行综述
N~+离子束和秋水仙素对甜叶菊诱变效应的影响
作者:苏婷婷  来源:安徽大学 年份:2012 期刊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甜叶菊  糖苷检测  诱变育种  多倍体  N~+子束  秋水仙素 
描述:甜菊糖是有益于人体健康的安全糖料,具有高甜度、低热能、易溶解、耐热和稳定等特点,是一种天然的甜味剂,市场应用前景广阔,被称为“第三糖源”。但由于甜叶菊自身种子小、发芽率低等特点,使其生产受到限制。且由于长期的无性繁殖,使病毒病感染严重,造成甜叶菊产量逐年下降和糖苷含量降低。因此,针对甜叶菊生产上的问题,本试验通过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离子束诱变技术以及多倍体育种技术,研究了N+离子束辐照处理对种子发芽势、发芽率、叶片糖苷含量等生物学性状的影响以及秋水仙素诱变处理对甜叶菊组培苗生物学性状的影响,为选育叶片大而厚
酿酒酵母组成型表达甜叶菊糖基转移酶UGT76G1及相关性质研究
作者:王钰 陈量量 杜婷 李艳 严明 郝宁 许琳  来源:食品工业科技 年份:2015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酿酒酵母  糖基转移酶UGT76G1  全细胞催化  组成型启动子  莱鲍迪甙A 
描述:本研究将酿酒酵母穿梭质粒p ESC-Leu的诱导型启动子GAL1和GAL10分别替换为PGK1和TEF1启动子,构建了组成型双启动子表达载体p ESCD,再将甜叶菊糖基转移酶UGT76G1的编码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