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相关关键词(TOPN)
朱元璋出生地考略
作者:孙祥宽  来源:安徽史学 年份:2010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盱眙说  朱元璋  钟离说  出生地 
描述:朱元璋在世时,多次阐明其出生地在钟离或钟离之东乡。他的自述一直为明清官修史籍及绝大部分私家著述所沿用。然而在他死后不久,伴随其降生前后流传的圣瑞之象,即出现生于异地盱眙的说法。从正德年间起,稗官野史和方志中圣瑞之象及出生盱眙的具体地点越说越混乱。随着时间的推移,出生地逐渐指向盱眙太平乡或灵迹乡二郎庙旁;该处划归嘉山县(明光市)后,又云生于二郎庙中(位于今安徽明光市明光街道办事处赵府村)。根据当事人自述为第一采信之原则,并结合现有的大量文献资料分析推论,朱元璋的准确出生地应在钟离,即今天的凤阳县境内。
朱元璋与明皇陵
作者:孙祥宽  来源:文物研究 年份:2000 期刊类型 :期刊
描述:朱元璋与明皇陵
试论朱元璋建都临濠的原因
作者:孙祥宽  来源:第十五届明史国际学术研讨会暨第五届戚继光国际学术研讨会 年份:2013 期刊类型 :会议论文
描述:定远时,当地人冯国用就向他谏言:"金陵(今南京)龙蟠虎踞,帝王之都,先拔之以为根本。"[1]朱元璋听了很高兴。后来攻下太平,陶安说:"首取金陵以图王业。"他占领金陵后,周览城郭,对徐达等说
试论朱元璋定都临濠的原因
作者:孙祥宽  来源:中国紫禁城学会第四次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八次学术研讨会 年份:2012 期刊类型 :会议论文 关键词: 定都临濠  朱元璋  家乡观念  皇陵修建  淮西官僚集团 
描述:元至正十六年(1356年)朱元璋占据集庆,改为应天(今南京)作为兴业的根据地。十年后增筑应天府城,新建吴王宫殿,准备建国登基。但及至迁入新宫,初欲以应天和开封两地为京都,旋又锐意以家乡临濠为中都,理由是临濠"前江后淮,以险可恃,以水可漕"。可是悉心营建六年,"功将完成"之时,却毅然以"劳费"为由"罢中都役作"。后罢北京(开封),以南京为京师,而在凤阳设留守司作为陪都,仍称中都。晚年又修筑中都城,同
朱元璋出生地考略
作者:孙祥宽  来源:朱元璋暨凤阳帝乡文化学术讨论会 年份:2009 期刊类型 :会议论文
描述:元末朱元璋本人自述生于钟离以后,在他生前未见钟离说有何疑义,但他死后不久,即开始出现盱眙说。并且越往后说法越多,特别近几十年更加众说纷纭,无所适从。现仅就目前争论较大的"钟离说"和"盱眙说",略作一点尝试性考述,以求教于诸位方家。一、生于钟离说(一)生于迁钟离后戊辰年关于记述朱元璋出生地的文字资料,目前见到最早的为龙凤三年(元至正二十三
朱元璋与龙兴寺
作者:邸金强 孙祥宽  来源:第十二届明史国际学术研讨会 年份:2007 期刊类型 :会议论文 关键词: 朱元璋  历史分析  龙兴寺 
描述:凤阳龙兴寺,坐落在县城东北隅第一山南麓,建于明洪武十一年(1378)。其前身即朱元璋早年出家礼佛的於皇寺,旧址在县城西南十几里处。於皇寺北边的钟离县太平乡孤庄村,是朱元璋故居。元至正四年(1344)四月间,其父母、长兄在十七天内相继染病而亡。朱元璋“身当幼冲,百无所措”,“死者急无阴宅之难”,幸邻人刘继祖惠地,得以安葬父母、长兄;“生者为衣食之苦”,幸邻人汪氏老母施舍衣食,赵氏干娘为之洗濯。是年九月十九日,朱元璋过了17岁生日,汪氏老母又备礼遣子,送其人於皇寺为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