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动态
六蝶泉
作者: 出版日期:2017-11-02 报纸名称:
描述:位于花果寺山脚下有一泓清泉,因彩蝶麇集,故名六蝶泉。六为虚数,意指多也。泉水清澈,倒映着青山,绿水青山相依,蝴蝶翩跹,仿佛人间仙境。水是生物有机体在新陈代谢作用中必不可少的一种成分。因此我们常常能看到蝴蝶停在潮湿的地上吸水,尤其是稍含咸味的水,最能吸引它们来饮。每当烈日临空的炎夏正午,在洼陷的山路上,在溪边,就有各式各样的蝴蝶成群聚集在那里吸水。六蝶泉以及老嘉山景区内的水域水质特别纯净,因此,吸引了众多蝴蝶在此流连,生存,繁衍。
跃龙岗风景区
作者: 出版日期:2017-11-02 报纸名称:
描述:跃龙岗位于明光城东北5华里赵府村。这里是朱元璋诞生地,后人为记其事,故名。如今文物部门重塑“跃龙岗”碑一处,碑记记述明朝开国皇帝一些可稽之事。跃龙岗现为市文保单位。实地凭吊,这里瓦砾遍地,残柱础多处,可见当年这里建筑规模。 关于朱元璋的出生地,文献资料都没有详细记载,只记述了大概方位。《明史·太祖本纪》记:“先世家沛,徙句容,再徙泗州。父世珍,始徙濠州之钟离”。这里提到朱元璋之父举家迁到濠州钟离镇,这里缺少朱元璋出生地和幼年的记述。另有资料记载元末战乱,朱氏一家颠沛流离,逃亡朱元璋外祖父陈氏家乡。《明史·列传·外戚》:“陈公,逸其名,淳皇后父也。洪武二年追封杨王,媪为夫人,立祠太庙东。……津里镇,王灵所依,于昭万年,视此铭诗”。杨王墓现位于明光市东30公里涧溪镇官山松山上,至今封土堆保存完好,神道已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修渠沟时被砸,埋于地下。现有杨王墓碑存世。这说明朱元璋父亲朱世珍从泗州迁徙濠州钟离之前避战乱逃往津里镇陈氏家乡。从泗州到津里镇,赵府村是必经之地。至今那带民间还流传着许多朱元璋出生时的神话故事与史料比较吻合。《明史·太祖本纪》:“母陈氏,方娠,梦神授药,一丸置掌中有光,吞之,寤口余香气。及产,红光满室,自是夜数有光起。邻里望见,惊以为火,辄奔救,至则无有。比长,资貌雄杰,奇骨贯顶,老意廓然,人莫能测”。 当地还传说朱元璋出生在赵府村的二郎庙内,庙的正面有一溪流,因朱元璋在此洗浴,溪水变香,而改称香花涧。这当然都是对皇帝的粉饰,二郎庙遗址东北两华里有一土墩子,此墩长约30米,宽约20米,高约4米。相传朱元璋生后,其母常在滩上晒尿布,人们称其为尿布滩。 另外,《盱眙县志》多种版本对朱元璋出生地点及出生时情况都有记载:“跃龙岗在明光集,明太祖出生处,方圆丈许,至今不生草木”;“太祖生时二郎庙徙去路东数十步,携络于河,忽水浮红罗巾、取为襁,名红罗幛”。朱元璋登基后,明万历年间,开始在赵府村一高地上敕建富丽堂皇的殿宇,建有龙泉寺。占地约30亩,有大殿,房舍数十间。树碑立传,有“跃龙岗”等,以跃龙岗碑最为壮观。当地的香花涧、明光山、明光集、灵迹乡、尿布滩等地名,每一个地名都有一段脍炙人口关于朱元璋的故事,也均因朱元璋出生在这里得名。 跃龙岗,作为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出生地,虽已经历了670年的风风雨雨,今天仍然留下了不少具有文物价值的实物,可资考证。其中二郎庙当时位于该村的东坡地上,朱元璋就出生在这里,朱元璋当了皇帝后,认为荆棘不除,无法表彰其灵迹,即由当地官府在二郎庙东边的坡地上塑起两块丰碑,以纪念这块神奇的土地。现存“跃龙岗”三字,碑高2米,立碑时间为明万历三十年(1602),上款“万历三十年岁次寅中秋谷旦”,下款“直隶凤阳府泗州盱眙知县王立石”,此碑已残断。另一块“孕龙基碑”,建有碑亭,较为壮观,用来昭示后人。现“孕龙基碑”和碑亭已毁。十余年前文物部门在赵府村龙泉寺遗址附近的水塘边找到明万历四十一年癸丑盱眙县名叫许经世刻的“圣祖灵迹记碑”。该碑高210厘米,宽80厘米,碑额为紫色大理石,两侧和上端有浅雕刻的双龙图案,“圣祖灵迹记碑”六字阳刻篆书,碑体是白色大理石。由于该碑长期在塘边做跳板和在上面洗衣物等,碑文也不甚清楚。1933年明光先贤汪雨相先生(汪道涵的父亲)曾抄录全部碑文,主要内容是记述朱元璋的祖籍和功德。该殿建于明万历年间,有东西厢房、戏台等附属设施。这组建筑在“光绪十四年春正月灯会毁于大火”,二郎庙、孕龙基碑及亭同时毁于这场大火。对此,《龙兴慈记》有记,现龙泉寺遗址上面瓦砾遍地,原殿前两旁石刻蜡烛台至今没于稼穑之中。 跃龙岗碑原碑残断,为了保护好朱元璋出生地这处历史文化遗产,现在的跃龙岗碑已由当地文物部门按文物保护要求规划了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当地政府按照明代皇家等级规定重塑“跃龙岗”三字丰碑。明光市正做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打造文化品牌。随着人文资源得以开发,将再现历史面貌。跃龙岗作为一个景点,将西接凤阳皇陵,东连盱眙祖陵,为游客提供一个明文化精品观光处。
红尼庵
作者: 出版日期:2017-11-02 报纸名称: 关键词:风景名胜 
描述:后沟入口处有一片壮观的竹林,竹林旁有几棵耸入云霄的柏树,此处便是我国唐代“风尘三侠”红线女的隐居地红尼庵。此处,景色幽美,虽然民间流传的动人故事已随着岁月蹉跎,让人淡忘;但留下的古迹遗址均为人们必游的地方。
牛头湾
作者: 出版日期:2017-11-02 报纸名称:
描述:在明光南部白米山的密林深处,有一处四周环山的小盆地,蔚然深秀,望之如锦。盆地的中央陷有一湖,水面约有百亩。湖的东西两端各呈一大耳状,均匀有致,两耳中部向南延伸犹若宏脸巨面,酷似一牛头模样。 湖区水面开阔,岸线逶迤,水域中小岛星罗棋布,一岛一景,岛上白鹭齐飞,松涛阵阵,幽涧溪洞,山花烂漫。?建古戏台时重修。火神庙现存二进,前进三间有轩,后进三间。 前进通面阔12.8米,通进深5.8米,后进通面阔12.8米,通进深4.55米,占地面积400平方米。原庙内置有佛、观音、十八罗汉等塑像,“文化大革命”期间被毁。1982年8月由明光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濯月泉
作者: 出版日期:2017-11-02 报纸名称: 关键词:风景名胜 
描述:濯月泉位于老嘉山意指泉水澄澈,可以洗濯月亮。晋吴都赋:“剖巨蚌于回渊,濯明月于涟漪。”月可濯,人更亦可濯。在节假日,人们可以驱车前来,远离都市的喧嚣,到濯月泉,用清澈的泉水洗涤身心,用美丽的景色陶冶情操。
清代古戏台
作者: 出版日期:2017-11-02 报纸名称: 关键词:名胜古迹 
描述:位于明光市东35公里女山湖镇的西隅,坐南朝北,整体式样为“硬山两坡水式”盖砖脊,两端升起,原有大吻(现存吻座),小瓦合奁,泥面,青砖墙体,对面是另一座古建筑火神庙。 该戏台始建于咸丰末年,至同治初年建成。它原系火神庙的附属建筑,设计手法为“倒座式四合院”制,面阔,进深各三间戏台立面通高11米,通面阔10米,通进深6.5米。其中明间阔4米,两次间面阔均为3.5米。柱网布局工整,构架用“五架梁前后出单步”,明间地面为木制地棚,供演员表演用,次间地面为砂质夯土面,供演员化装与文武场伴奏使用。屋面履以小青瓦,垒法用“压六露四法”,其下用木椽,望砖及泥质苔背基层;墀头与正脊两端均为砖雕。墙在正背两面留有漏窗。戏台下面用砖砌一暗层,原高约2米余,现仅剩1米高的空间,通体建筑庄重气魄。戏台下面围有500平方米的院落,备观赏之用。 1982年8月由明光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涟漪泉
作者: 出版日期:2017-11-02 报纸名称:
描述:原名双塘,又名姊妹泉,情人泉。一埂将一塘分为上下两部分,彼此连依,于是就被起作涟漪泉。湖面涟漪层叠,好像说着永远说不完的蜜语情话。沿埂而行,仿佛徜徉在浪漫的爱情诗行
桃花岛
作者: 出版日期:2017-11-02 报纸名称:
描述:岛上密植桃树,每值春三月,桃花盛开,其华灼灼,灿若云霞,许多爱美的游客来此游玩,留影,留下“人面桃花相映红”的丽影;五六月份。桃子成熟时节,不少游人前来采摘,既舒展了筋骨,又收获了安全放心的绿色果实,真是两全其美。 湖区水面开阔,岸线逶迤,水域中小岛星罗棋布,一岛一景,岛上白鹭齐飞,松涛阵阵,幽涧溪洞,山花烂漫。 建古戏台时重修。火神庙现存二进,前进三间有轩,后进三间。 前进通面阔12.8米,通进深5.8米,后进通面阔12.8米,通进深4.55米,占地面积400平方米。原庙内置有佛、观音、十八罗汉等塑像,“文化大革命”期间被毁。1982年8月由明光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栖凤湖
作者: 出版日期:2017-11-02 报纸名称:
描述:栖凤湖:位于明光东部,因传说中“凤凰成群栖息”而得名。这里山清水秀,气候宜人,景色天然。央视热播的26集电视连续剧《江塘集中营》,曾因这里风景优美面在此取景拍摄。 【栖凤湖传说】距明光市城南十几公里处的104国道边上有一个十几户人家的小村庄叫白石畈,因该村周围均是灰色的沉积岩独此处有一巨大的白色岩石,故而得名。池河流域南沙河的一条支流绕村而过。下游一个叫大越的村庄,据传该村人杰地灵,其祖宗牌位上供着:杨氏六公,越氏门中。该村居民很可能是杨六郎的后裔。更为称奇的是该村栖息着一对传说中的凤凰,后因大越一场不明原因的天火,凤凰受了惊吓飞到白石畈上面的丰山(即今天的丰山村),又开始在这里栖息。凤凰栖息的地方有个高高的山堡,后来人们就叫凤凰墩,也有人称为落凤台。久而久之这里慢慢开始有了人家,人们便将该村叫凤山村。因过去村民识字不多,为书写方便就将凤字写成丰字。凤山村就变成丰山村,但过去旧版地图和军事地图仍标的是凤山村。 在流经白石畈的河床当中相传横卧着一块巨大的卧牛石,每年汛期大雨过后尽管河床陡峭但有此巨石总能蓄住一些水。这也许就是后来凤凰迁栖于此的缘故吧。但后来此石遭遇雷击,轰然断裂(至今此断壁仍依稀可辨),卧牛石不复存在。从此,雨季过后河床干涸,凤凰也不知飞向何方。
柴王城旧址
作者: 出版日期:2017-11-02 报纸名称: 关键词:名胜古迹 
描述:据盱眙县志记载:又称柴王寨。五代十国期间,后周初建时,柴荣奉义父太宗郭威之命,攻打南唐。南唐兵分两路进军,一路从广陵,一路从清流关(在盱眙(明光当属于盱眙)与滁县(现滁州)之间)对柴荣前后夹攻,柴荣失败后退守盱眙清平山(现为老嘉山),据险筑寨对抗。寨的范围占据整个山顶,故寨又称为城。城有四门,山下有护城壕。柴王娘娘随军出征,在山上筑有梳妆台。后因军队被困时间太长,山上虽有水,但是严重缺粮,便组织突围,柴王令将士悬羊擂鼓,饿马摇铃,自己乘机转移到清流关。后人称其军营为柴王寨或柴王城。柴王继承王位后为周世宗,显德三年(956年),柴王二下南唐,一举全胜。宋朝黄庭坚有《清平山》诗作证:山城石迹号清平,怪石嵯峨不可行,十届龙神千载记,仙地圣水一涨清。悬羊擂鼓当年事,饿马摇铃昔日兵,殿阁官居何处去,四时风雨不胜情。柴王在位时出征南唐,经常屯兵筑城,又一传说柴王到处建城。 当地民间传说:柴荣曾与其妹在此打赌,一筑城,一建塔,先成者胜。其妹辛勤苦干,夜未午而塔已成;柴王筑城未半即大睡沉沉。打赌失败后,他负气而走,刚至滁城,气绝而亡,据说是因犯了地方名讳——“柴”进了“厨”(滁),必然要遭劫也。此传甚广,但纯属虚。据史载:柴荣幼年,为其姑父(后周太祖郭威)收为养子。公元954年,郭威逝世,柴荣以皇子身份继承帝业,是为世宗。在位五年,锐意革新政治,整顿军事,建树颇多。不幸于959年(后周显清六年),病逝汴京,终年三十八岁。他的手下大将禁军首领赵匡胤,趁机发动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夺取了后周政权,继而统一了中国,并建立了北宋赵氏王朝。